注册

“非遗”评委:濒危才能“申遗”是误解


来源:长江日报

昨日,本报《“武昌鱼”入选省级非遗名录》见报后,引起广大读者对“非遗”标准的关注。很多人认为,只有濒危项目才能“申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委、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姚伟钧表示,这是一种误解。 姚伟钧说:“

昨日,本报《“武昌鱼”入选省级非遗名录》见报后,引起广大读者对“非遗”标准的关注。很多人认为,只有濒危项目才能“申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委、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姚伟钧表示,这是一种误解。

姚伟钧说:“濒危不是‘申遗’的唯一条件。已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很多都不是濒危。一个项目能否‘申遗’,要看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有多大,是否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否得到了有效保护等。”

据了解,入选各级非遗名录在年限上有一定要求,申报武汉市非遗名录至少要传承50年,省级约80年,国家级为百年以上。

姚伟钧认为,对非遗最有效的保护是“生产性保护”,让其在市场中有鲜活的生命力。我市入选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的16个项目,如“曹祥泰酥京果制作技艺”、“武汉国漆精制技艺”等都与武汉人生活密切相关,它们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形成武汉特有的民间文化宝藏,也是武汉区别于其他城市最富个性魅力的重要标识。 (记者黄征通讯员涂腊梅)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欣]

标签:误解 评委 非遗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