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临沂两家公墓将试水树葬 传统理念或成阻力


来源:琅琊新闻网

[提要]目前,在临沂现有的殡葬方式中,树葬等生态殡葬方式还非常少见。但1日,记者获悉,兰山区艾山天都陵公墓、罗庄区鑫圣园公墓,正在着手试水树葬、草坪葬等生态殡葬。成都:14年,共有8家公墓单位免费捐出406个生态节地树葬墓穴供丧者家属申请使用。

传统丧葬理念或成推广阻力

两家经营性公墓计划推广绿色环保的生态殡葬,那市民对此能否接受?1日,记者调查发现,在“入土为安”、“厚葬”等观念的影响下,目前,大多市民对绿色殡葬接受度并不高。

“让先人厚葬入土是我们最后一次尽孝道,不能办得太寒酸了。”“虽然绿色殡葬很好,但如果选择的话,后人去祭拜时连个像样的墓穴、墓碑都没有,心里肯定接受不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根深蒂固的“厚葬”观念影响下,很多市民表示宁可选择高价购买墓地,也不愿意采用简洁的绿色殡葬方式,因为生怕被人说没面子。

市民刘先生曾在南方工作两年,接触过树葬等绿色殡葬方式。去年母亲过世时,他想给母亲选择树葬或者海葬,可是回到老家和家人商量后就被否定了。“家人说,如果不厚葬母亲的话,就是对母亲的不敬。”最终,刘先生还是给母亲买了一块墓地。

除了厚葬观念,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对个别市民的殡葬观也有影响。“老人去世了,我们应该请风水大师选个风水宝地,哪能随随便便就埋了?”先人走后,不仅厚葬为安,甚至要选块“风水”宝地,这样才能保佑后人“枝叶繁茂”。

但是,也有部分市民对于新兴的生态殡葬方式持拥护态度。“没必要盲目攀比,造成浪费,老人在世时多孝顺一点比什么都重要。”市民黄磊对绿色环保殡葬方式持认同态度。

“每棵树或者盆景代表着已故的先人,枝叶繁茂代表着家人子孙满堂,其实也挺有意义的。”市民张女士表示,以树代碑,逝者长眠于地下,骨肉之躯渗透到树干,这棵树也会成为逝者生命的延续和象征。但对于树葬如何更为规范的管理、维护,以及费用等问题,她仍持观望态度。

生态殡葬之路还需多重推力

一方面,几千年来形成的殡葬习俗在民间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日前,国家有关文件和会议指出,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国情之一,必须遵循节地生态葬法的客观要求。把推行少占或不占地的安葬方式作为殡葬改革的重中之重,大力倡导树葬、深埋、海葬等其他节地生态安葬方式。

尽管看好生态殡葬发展前景,但对于目前的推广工作,范金龙表示不容乐观,“很多人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些殡葬方式,像树葬等生态殡葬估计在五年内都难实施起来。”

“殡葬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有一个过程。首先,我们必须正视民间现有的殡葬陋习;此后,再针对性地广泛开展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让人们真正认识到殡葬陋习的落后性。”临沂大学传媒学院社会学教授王维义表示。

记者从临沂市民政局了解到,为保护全市生态环境,节约有限土地资源,今后临沂市继续大力推行殡葬改革,积极推进树葬、花坛葬以及骨灰寄存等少占地、不占地的生态葬法。

同时认为推行“绿色殡葬”是大势所趋,但要从传统观念和习俗中突围还需时日,要更好推行地生态殡葬,应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来调节,一方面需要市场引导,另一方面还需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推行绿色殡葬还需要有一个长久的过渡期,今年我们正着手开展殡葬改革的相关工作。”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刘敬刚介绍说,为了更好宣传绿色殡葬、让更多市民选择生态安葬,全市将出台有关推行树葬等生态殡葬改革相关文件,引导市民转变殡葬观念,主动接受绿色殡葬。

关于树葬

树葬又称“风葬”、“天葬”、“挂葬”、“空葬”、“悬空葬”,是一种古老的葬式类型。

当代的树葬是指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树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上面种上一棵树作为纪念的新的骨灰处理方式。

古代树葬没有墓穴,没有或者使用可降解的特制骨灰坛。它只作标记,如:仅在树下放一块石头,石头上钉一块铜板,写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即可,或者在树上悬挂死者的纪念牌。不留坟头,不立墓碑,只占很少的土地。

树葬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殡葬理念和行为之一。从古至今,人类在殡葬方式上除个别少数民族、佛教等是实行的单一的丧葬方式外,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普遍实行的是火葬和土葬方式相结合的墓葬方式。

他山之石

青岛:在福宁园公墓,除了树葬,很多市民选择草坪葬。

成都:14年,共有8家公墓单位免费捐出406个生态节地树葬墓穴供丧者家属申请使用。

南宁:目前,正在推出一种可以更少占用土地的殡葬方式——壁葬,它与新兴的海葬、树葬、草坪葬等构成了中国人在骨灰去留方式上的多元选择。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苗贝贝]

标签:生态殡葬 临沂大学 厚葬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