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山东快书传人收大学生徒弟


来源:聊城晚报

原标题:山东快书传人收下8名大学生徒弟-- 山东快书第22代传人、聊城大学教师贾振鑫此举开国内先河 收徒仪式上,贾振鑫现场表演。 12日下午3时许,在聊城大学音乐学院,教师贾振鑫收到了国内曲艺行业权

原标题:山东快书传人收下8名大学生徒弟--

山东快书第22代传人、聊城大学教师贾振鑫此举开国内先河

收徒仪式上,贾振鑫现场表演。

12日下午3时许,在聊城大学音乐学院,教师贾振鑫收到了国内曲艺行业权威杂志《曲艺》的一本样书,里面刊登了他的最新一篇思考性文章。

在这样的杂志上发表文章很不容易,给钱也不一定能上,而贾振鑫发表这篇文章,却有稿费可拿。

对贾振鑫来说,让他欣慰的地方在于,这篇文章的发表,表明了业界对他的一些思考的认同。

让他高兴的事情还不止这一件,上个月的24日,作为山东快书第22代传人,他正式开山收徒,并一次收了8名大学生徒弟,此举开了国内先河。

部分与会者认为,在被认为是山东快书发源地之一的山东聊城,贾振鑫的收徒之举,不仅意味着这门曲艺的传承在望,更是为这门艺术的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

收徒他一次收了8名大学生徒弟

1988年,贾振鑫拜聊城市群众艺术馆原馆长、山东快书高派传人张明东先生为师,专攻山东快书。多年间,他创作的许多作品在各种文艺演出中受到好评。

除了在课堂上讲山东快书,贾振鑫还以节目编创者、演员、主持人、导演等多种身份频繁参与各级各类文艺演出。在演出过程中,他都不忘宣传山东快书。让山东快书重现往日风采,是他的心愿。

12日下午,在音乐学院的一间琴房内,说起那天的收徒仪式,贾振鑫说,起因其实并不复杂。

“这些学生,我此前一直教他们山东快书。”贾振鑫说,其中的一名学生俞传乐,也就是弟子中的老二,考上了四川的公务员,马上就要离开学校了。俞传乐希望在临走之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而这也是其他几名学生的共同心愿。

也正因此,才有了这样一个收徒仪式。

5月24日,在一家酒店内,贾振鑫身穿红色唐装,8个徒弟呈拜师帖,行叩首礼,贾振鑫宣读收徒帖,师徒交换信物。师爷张明东先生宣读实训,引保代师齐全。

整个仪式庄严大方,礼数周全。聊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昌军,聊城市文联主席赵安民,聊城市部分文艺界名流、山东兄弟地市部分曲艺家协会主席等60余人见证了全过程。

虽然收徒仪式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但在当时的参会者之一、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广涛,依然印象深刻,触动依然不小。

“整个仪式完全按照传统规矩进行,在收徒仪式上,三代艺人还当场献艺。据到会的名家说,贾振鑫本次收8名大学生为入室弟子,在全国山东快书届尚属首例,整个曲艺界也不多见,为曲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刘广涛说,起码从文化程度上来说,这表明山东快书届收徒的水平提高了。

传承传统仪式收徒增强了使命感

让刘广涛深受触动的还有,在这8名大学生张振亚、俞传乐、马志刚、崔丹琪、宋义栋、李东泽、赵明元、李乐新中,崔丹琪还是个女孩子。

不仅如此,在当天,从张明东先生高兴的表情中也能看出,他对这门艺术后继有人的欣慰和满足。

另外,整个收徒仪式按照传统进行,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更是彰显出几个大学生对艺术的庄重和对老师的尊重。

“我这样说,并不是说一定是传统仪式好。但这种仪式确实把师徒之间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真正把这门艺术的传承当做自己的事儿,守土有责,荣辱与共。”刘广涛说,其实不仅在曲艺方面,放眼任何行业均是如此,如果师生关系过于松懈,学生不尊重老师,老师拿师德不当回事,都是不可能做到传承的,就更别提创新了。

对此,贾振鑫有同感,“虽然说此前对于收徒仪式没考虑过太多,但现在有了这层关系,我会更加严格地要求他们。”

弟子们则对这次的收徒仪式有着自己的理解。“以前没接触这门艺术时了解不多,现在跟着老师学,特别是经过拜师仪式之后,我们对于山东快书的发展和传承,确实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弟子排行第五的大二学生宋义栋和排行第六的大一学生李乐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谈到与老师贾振鑫的缘分,宋义栋说,“2012年的9月份,我作为新生刚来到学校,在一次迎新晚会上,贾老师近年来少有的一次校内登台表演,彻底让我惊呆了,一段山东快书下来,感觉真是过瘾啊。”

宋义栋说,贾老师在音乐学院有一堂舞台表演课,为音乐学院学生的必修课,不过只有大三的学生可以上。尽管自己还没有上这堂课的资格,但自从第一次见到贾老师,见识到山东快书的魅力后,他就经常去蹭课,找机会和老师聊天,表达自己对于山东快书的兴趣,其他几名弟子也都是这种情况。

在宋义栋和李乐新看来,山东快书虽然听着过瘾,但要真想学好也不容易,如果不是对此充满着兴趣,是不容易坚持下去的。一旦真坚持下来,大家就会发现,山东快书作为曲艺的“母体”,对于自身其他表演形式的能力提高,有着莫大的助益。

而在贾振鑫看来,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这些弟子都初步具备了登台表演的能力。

期待他想把山东快书拉出低谷

“鸳鸯板一响,好戏就开场”。曾几何时,山东快书艺人就凭着两片铜板,一张利嘴,道豪杰故事,说百味人生。每到情节激扬处,台上艺人拉开架势,绘声绘色,而台下众生听得津津有味,浑然忘我。

作为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说唱艺术,山东快书培养了众多曲艺名家。很多当今的曲艺明星如姜昆、黄宏等,就是从山东快书起步,以之为载体,走向自身事业的辉煌,山东快书更是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不得不承认,如今的山东快书已经走入一个低谷。

谈到这个问题,贾振鑫说,深受大众喜爱的表演形式,在各个时期是不同的,“文革”前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山东快书大红大紫;“文革”期间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样板戏”深得人心;此后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声独步天下;而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小品又最为百姓所喜爱。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和社会有关,和艺术本身也有关,社会对艺术的特殊需要是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

在贾振鑫看来,哪种表演形式能适应时代要求,也就能得到百姓的认可。“相声和小品的优势是,既可以歌颂也可以讽刺。而山东快书从根本上来说,以歌颂为主,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不过,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造成山东快书现在的局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传承,更缺乏创新。这之间,既缺乏好的新段子,也缺少优秀的表演人才。

贾振鑫说,不少人问他,现在有没有创作新的段子啊?遇到这个问题时,他会反问一句,我创作出来,谁能演啊?

身兼聊城市曲艺家协会主席,贾振鑫对于聊城的曲艺人才稀少,有着切身的体会。

“很多年轻人对此不敢兴趣,也下不了苦功夫。”贾振鑫告诉本报记者,聊城是山东快书的发源地之一,其中《打黄狼》等不少段子中,就有对临清、东昌府等地的清晰描述,可以说,山东快书与聊城的渊源非常深。

如今,与全国的大环境一样,山东快书在聊城的发展亦有着不小的阻力。

认识以开放的思维推动曲艺发展

正是因为对这些阻力有着深刻的认识,贾振鑫在不断思考的同时,也正在用自身的方式予以引导和改变。他不拘泥于传统,推崇表演形式的创新,希望能通过引导,提升说书人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并推动山东快书的进一步发展。

有一个细节可以可以说明这一点:在每周日下午对弟子们的言传身教中,每说到一个段子,贾振鑫会把不同时期不同艺人的表演方式都展现一遍,让弟子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种。

在贾振鑫看来,无论是当年剔除“荤口”还是施行“拿来主义”,吸收借鉴相声、戏曲、评书等姊妹艺术之长,前辈们的举动都在说明,创新对于山东快书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今,在高等教育方面实现突破,提升艺人的文化程度,则是山东快书传承和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他收这8名大学生徒弟的初衷也正在此。

贾振鑫说,艺术家说到底是拿作品来说话的,如今时代呼唤曲艺的“学院派”,期待以开放的思维和思想,推动曲艺的发展。目前,不少高校已经开始进行类似的探索。

下一步,他想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着手,逐步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喜欢、学习山东快书,推动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新发展。

对于弟子,贾振鑫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台能表演,提笔能创作,能搞理论研究。

不仅如此,在推动山东快书的基础认知方面,贾振鑫也在进行着自己的探索,结合“非遗进校园”活动,每周一次,他会去聊城文苑小学,教那里的10名小学生学习山东快书,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而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广涛则认为,作为一张不可多得的“文化名片”,政府如果能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创造机会增加山东快书的表演场次,吸引更多人投身其中,对于宣传和推介聊城,都将起到重要作用。(记者 赵宗锋)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大学生 山东快书 传人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