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澄浆玉泥”技艺走进聊城大学


来源:山东商报

原标题:“澄浆玉泥”技艺走进聊城大学 非遗传承人手把手传技艺 商报消息 6月14日是第9个全国“文化遗产日”。今年全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山东省的口号是“非遗传承,人人参与”。

原标题:“澄浆玉泥”技艺走进聊城大学 非遗传承人手把手传技艺

商报消息 6月14日是第9个全国“文化遗产日”。今年全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山东省的口号是“非遗传承,人人参与”。12日下午,曾入围第四批省级非遗传承人名单的郭太星带着他的“澄浆玉泥”走进了聊城大学,与大学生进行第一期传习交流会。

“澄浆玉泥”传统技艺是黄河文化和鲁西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已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很高的保护开发价值。

郭太星说,东昌澄泥制作技艺是唐朝遗留下来的一项厚重的文化遗产,有1000多年的历史传承。千百年来,澄浆玉泥制作手艺代代相传,传至郭太星时,已是第十三代传人。那时在村子里有个大坑,澄泥技师们就从大坑里挖取胶泥,制作砚台、茶叶罐等。“每年大寒时节,村民们就会在大坑处摆上贡品,鸣炮,举行祭拜仪式。之所以选择在大寒时节取泥,是因为此时天气寒冷,黄河内的水流速缓慢,河水所带的红泥也最细腻。”郭太星说。

郭太星向同学们讲述,澄泥制品中最受古代文人器重的是“砚台”,澄泥砚经特殊炉火烧炼而成,质坚耐磨,观若碧玉,抚若童肌,储墨不涸,积墨不腐,厉寒不冰,呵气可研,不伤笔,不损毫,其功效可与石砚媲美,是砚中一绝。因为当时在澄窑负责加工制作的技师,主要是东昌府区道口铺郭庄郭姓人,所以澄泥制作技艺一直由郭氏家族传承至今。澄浆玉泥砚台制作方法十分复杂,共十一道工序:“取泥、 晾晒、 澄泥、 揉泥、 成胚、修型、阴干、进窑、 烧窑、 出窑、秘方中药蒸煮” ,从泥浆到成品需要5、6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在讲述完“澄浆玉泥”的历史和恢复后,郭太星说:“聊城市是大家的第二个故乡,是人生当中比较难忘的一段经历,希望同学们不管是假期还是毕业回到家乡,对东昌澄泥枣木柴窑多做宣传,身边有爱好并且愿意从事这项手工技艺的家人、朋友、亲戚等,可以免费推荐,届时将聘请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的精英团队提供免费的当地元素艺术品设计,免费传授烧制技艺,为大家利用文化支付提供支持。”

随后,郭太星还向在场的每个人提供一套澄浆玉泥和刀具进行体验。同学们根据工作人员提供的图景现场运用刀具在澄浆玉泥上作画。同学们认真的拿着刀具在澄浆玉泥上画出想要的图案,现场郭太星还手把手传授大学生雕刻的技艺。(记者 聂飞飞)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浆玉泥 技艺 聊城大学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