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文物保护再利用 西城试水新型图书馆


来源:新京报

西城区拿出优质文物资源与民营书店联手,打造公共阅读空间,进行文物场所的再利用,在北京城这还是头一次。例如崔勇的正阳书局,之所以能从数家出版社、公立书店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其契合了万松老人塔的文物特征。

原标题:“民营公助” 西城试水新型图书馆

10月20日,午后,读者在正阳书局里看书。作为万松老人塔下的非营利性公共阅读空间,这里不仅可以免费参观文物,还能借阅书籍。

宣阳桥边的第二书房已开业一个多月。

西城区有一处年逾八百的万松老人塔,其背后的砖塔胡同被称作北京胡同之根,它的脚下开设的书店专营老北京书籍,4月开张至今已有会员2000余人。

与大多数享受国家文保待遇的古建不同,西城区政府将古建筑打造成公共阅读空间,引入民企经营。类似这样开在文保单位、公园里的公益阅读空间已在西城生根发芽。

西城通过这种政府+企业的合作模式,探索新型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让渡部分资源或低价收费,由社会机构自行运营。”西城文委主任孙劲松说,“民营公助”最终目的是带动全民阅读,针对不同群体的阅读追求,打造个性化的阅读空间。

试点

文物保护与再利用

“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站在西城区砖塔胡同口的正阳书局内,掌柜崔勇将院内布置的老北京四合院内“经典摆设”一一指出。

早在去年,西城区文委就开始了如何在保护万松老人塔的同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的调研,同时参会的还有几家图书馆、出版发行单位,崔勇经过精心准备,拿出了一套保护、利用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崔勇不仅把自己多年收藏的图书、老物件轮换着摆出来与公众分享,而且他还希望把古塔院落打造成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格。

今年1月,崔勇的方案终获通过,他还意外获得免费使用350平方米空间的机会。

西城区拿出优质文物资源与民营书店联手,打造公共阅读空间,进行文物场所的再利用,在北京城这还是头一次。

“选定正阳书局来管理阅读空间,看重的正是崔勇对北京文化的感情,他是把文化传播当成了自己的事业。”西城区文委主任孙劲松用了“契合度”来解释选择崔勇的原因,他说,自去年以来,西城区政府一直在寻求合理利用区内文化文物资源,提升西城阅读服务覆盖面的方式,“文物放在那里没人知道,也发挥不了教育和传承的价值”。

这也是崔勇的正阳书局能最终开在这里的重要原因,“我们和西城区政府的需求契合度最高。”崔勇介绍,正阳书局与万松老人塔“配对”后,万松老人塔的保护由西城文委负责,塔院内的书店和日常维护交给崔勇,一度远离市民的文物成了身边的风景。

“这儿经常有别处找不到的书。”在书局内寻了一本北京建筑史方面书籍,一位70多岁的“老北京”是正阳书局的常客,他说,在充满京味儿的环境中,读有关北京的书,“感觉很舒服”。

创新

“公共阅读”兼具个性化

“民营公助”这一创新公共阅读模式的提出,是为了满足市民个体化、群体化的需求,其基础则是已经实现的“15分钟阅读服务圈”的全覆盖。

“文化部提出的,每个社区配备200平方米阅读空间的标准,对于西城区并不现实。”孙劲松说,这是因为“地方不够”。因此,政府便提出了“15分钟阅读服务圈”的概念,力图实现市民步行10至15分钟,就可以找到社区读书点,“在现有社区图书馆的基础上,按15分钟为半径逐渐覆盖。”

目前“15分钟阅读服务圈”已经完成了铺点,这也意味着市民读书的基本需求得以满足。而在西城的“书香西城”计划中,“这只是个基础”,按照这个计划,最终要真正实现全民阅读,针对不同群体的阅读追求,打造个性化的阅读空间。这就需要民营机构的介入,“民营书店形式灵活,针对性强。”孙劲松说,政府将部分资源让渡给民营书店,由其承担经营任务,双方各取所需,最终目标是互利共赢。

例如崔勇的正阳书局,之所以能从数家出版社、公立书店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其契合了万松老人塔的文物特征。

那不是唯一的试点,9月28日宣阳桥边的第二书房也正式开张,这里创造了装修48小时即开业的“奇迹”。

“9月初西城(区政府)来跟我谈,说有这么块地方可以让我开个书房。”第二书房总经理李岩说,他与这片古典园林可谓“一见钟情”,很快便决定入驻,九月中旬开始设计书房的陈设方式,28日开业前两天还是空屋子,“把书架安装、快递运输的时间都算好安排好,8个工程同时开工。”

10月20日,第二书房里部分阅读室的书架仍显得空荡,“政府给了40万元买书。”李岩说,他觉得不够便自行追加了10万元购书,但这只是个开始,“没有好书来了读什么?”

而在第二书房运营了一个月时,李岩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协议仍未最终签订,“我相信政府,也相信自己做的是件好事。”

孙劲松则将之形容为,“先结婚后恋爱,确定关系了慢慢处。”

方向

“民营公助”重在公益

除了正阳书局和第二书房,西城区未来还会推动书香银行、公共藏书楼等多种项目,为市民阅读创造空间。

孙劲松介绍,西城区政府会不断探索与民营企业的合作模式,政府让渡部分资源或低价收费,由社会机构自行运营。核心仍是民营公助,在选择企业时,政府会以公益性为前提,合作而非出租,经营者的方向、标准等由政府确定,并会对其进行考核。

“必须与书相关。”孙劲松表示,如茶水、咖啡等读书周边的销售也在允许范围之内,目标是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民间力量达不到的,政府搭把手。”而政府无法一一满足的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则由民营机构补充。

孙劲松说,“搭把手”之前,政府也会考量对方是否可持续发展,如正阳书局便是已在前门经营多年。据崔勇统计,目前实行会员制借阅、销售的正阳书局西四分号,开业半年便有了2000多名会员。

而李岩的第二书房,在十一期间每天都会有七八百人的客流。

“希望这个图书馆能以人为中心。”李岩说,在成人阅览室中,他将书架全部依墙壁摆放,并在房间内布置了数套木质桌椅,以及可制作咖啡等饮品的吧台,都是为了读者能够舒适地阅读。

未来,西城区还会出现更多依托政府资源运营的读书空间,“以需求为导向。”孙劲松认为,这实际上是依托区内资源,吸引更多元的民间资源聚集的创新尝试。

“捅破了窗户纸,路就越走越宽。”他这样总结,至于在与民间机构合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不太在意,“办法总比问题多,想做一定能做好。”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黄颖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丽娟]

标签:文物保护 文物资源 北京胡同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