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艺术基金复评尊重艺术多样性


来源:光明日报

国家艺术基金进入复评阶段,最后的选优拔萃就在此阶段完成;524名专家对745个项目进行复评,第一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将从中产生。通过复评进入终审的项目,将经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汇总、整理、确认后,提交理事会审定,最后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

原标题:肩负为国家艺术选材的神圣责任

国家艺术基金进入复评阶段,最后的选优拔萃就在此阶段完成;524名专家对745个项目进行复评,第一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将从中产生。2014年是国家艺术基金首个运行年度,也是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第一次组织项目评审工作。复评工作怎样进行?如何确保公平、公开、公正地评议项目,履行为国家艺术选材的神圣责任?日前,记者前往国家图书馆的国家艺术基金复评现场一探究竟。

准备充分分类科学

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综合楼,看到评委们提前15分钟来到会场,都在“玩”手中的平板电脑。走近才知道他们并不是在“玩”,而是在看资料。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将项目申报资料进行输入存储,评委们通过平板电脑就能全面了解项目情况。

评委们点击申报项目后,平板电脑自动呈现出申报表格,显示出项目申报主体的能力、条件、经验,以及申报机构和个人的代表性成果、所获奖项和相关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同时还能了解项目进展和项目的社会意义、艺术价值。进入附件,甚至能看到剧照、试听音乐。整个项目的基本情况就完整地“立”在专家面前了,复评工作实现了“无纸化”,既节俭又环保。

复评分27个小组,对戏剧、音乐、舞蹈等十几个大的艺术门类,近80个小的艺术门类分别进行会议评审。比如,9月22日到25日的“大型舞台剧”评审现场,记者看到分为戏曲(京剧和昆曲)、戏曲(地方戏)、歌剧音乐剧等八个组别。仅歌剧音乐剧一个组别,就有27个项目。

国家艺术基金的项目分为:四大类别、十几个大的艺术门类和八十个小艺术门类。专家认为,这样的分类基本兼顾了艺术创作生产、传播推广和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体现了综合性和广泛性,反映出对艺术发展规律的整体把握。

据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韩子勇介绍,27个复评小组,每组专家为7-9人,由音乐、编剧、导演等专家组成,每组还配有两名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现场答辩有理有据

在复评现场,每个组的项目答辩人抽签后,按顺序进入答辩现场。记者看到,所有的项目都得答辩。德高望重的85岁指挥家郑小瑛来了,80后的年轻艺术家也来了,他们带着自己的项目和梦想,希望得到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

现场答辩时,先是申报主体进行10分钟的项目阐述。答辩人有的准备了PPT,展现了项目的场景和幕后工作;有的准备了介绍图册,演员、舞美情况一目了然。没有准备视频和文字资料的,则带着一腔热情,“白描”般地陈述剧目的来龙去脉。所有的陈述都得在10分钟内结束,这体现了对每个项目的公平和公正,也是对程序的尊重。

现场答辩的过程,也是申报主体听取专家意见,不断完善项目的过程。短短的质询时间就成了精彩的艺术探讨时间,专家们从专业角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你们的舞美为什么需要这么多资金?建议多在艺术本体上下功夫,舞美的制作费可以消减一些。”“你们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增加一些当地的音乐元素,形成自己的风格。”“歌剧需要有戏剧的情节和冲突,你们的剧大部分是老歌连唱,建议再挖掘人物精神和内心,增加一些戏剧的内容。”

纪律严格程序严密

通过答辩环节,评审专家们对项目进行集中讨论后,再独立对项目进行评审排序,并对每个项目写出评语。最后,信息系统自动汇总专家的排序结果,这样保证评审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记者看到,复评现场有中央纪委监察部驻文化部的纪检组在进行现场巡查。评审结束后,还对所有评委的评议结果进行现场封存,以存档备案。

通过复评进入终审的项目,将经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汇总、整理、确认后,提交理事会审定,最后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

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赵少华希望,专家在复评工作中充分考虑并尊重艺术的多样性特点,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全面深入地分析申报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全面考察项目实施团队的操作能力,坚持质量第一、宁缺毋滥,把最优秀的艺术作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艺术人才评选出来,确保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质量和水平。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丽娟]

标签:艺术基金 复评 艺术门类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