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现1945年“抗日小学”呈文
2014年07月21日 13:43
来源:聊城晚报 作者:赵迪
现在的小学课堂上,学生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教师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向学生们传授丰富多彩的学科知识。孙元芳介绍,这份呈文显示的孙家楼抗日小学出现的时间为1945年,属于最晚出现的抗日小学,它距离抗战胜利还差半年时间。
原标题:聊城现1945年“抗日小学”呈文
1945年“抗日小学”呈文
现在的小学课堂上,学生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教师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向学生们传授丰富多彩的学科知识。可是,你知道抗日战争时期的小学课堂是什么模样吗?学生坐在砖块上,把双腿当作“课桌”,报纸就是教材,日伪扫荡时,学生们还要跟着部队转移,与敌人周旋。近日,收藏爱好者胡先生无意中得到一张1945年“抗日小学”的呈文,牵出抗日战争时期的小学模样。
成立为抗战服务内容侧重爱国守纪
7月18日,记者在胡先生家见到了这份呈文。因为年代久远,呈文纸张暗黄,但保存完好。这份册页形式的呈文共分四页,长21.5厘米,总宽度45厘米。首页正中竖着写有“谨呈”二字;第二页是正文,介绍抗日小学的现状;第三页右上方写着被呈递方,左下写有呈交方职务姓名;第四页写明呈文递交时间。
呈文内容为1945年一所刚刚成立的抗日小学写给当时的抗日政府以便备案。文字为毛笔写就。正文内容为:孙家楼成(立)初级小学一处,聘请李来山为教员。教室三间,光线充足,环境稳定,桌凳足用,学生三十名,大黑板一块。已于正月二十八日正式开班上课。学生读书热烈,民众非常欢迎。为此谨呈,抗日区长袁转县备案,实为公便。落款署名为校董李培英,时间是民国三十四年(1945)二月二十二日。
为了了解这份呈文背后的历史,记者找到了《聊城教育志(1840-1989)》主编、74岁的孙元芳老人。据孙元芳介绍,这份呈文是抗日战争后期,抗日小学在普通村庄广泛设立的一份历史凭证,“八年抗战中,这类小学先后出现很多。那时,教育服务于抗战”。
孙元芳介绍,这份呈文显示的孙家楼抗日小学出现的时间为1945年,属于最晚出现的抗日小学,它距离抗战胜利还差半年时间。
有资料显示,从1939年到1945年间,鲁西地区创办过45处抗日高级小学(简称抗高),910处抗日初级小学(简称抗小)。
据介绍,抗日小学大致分为四类,一是游击高小,以培养抗日基层干部为目的,随抗日政府或部队转移,每到一地借用民房、庙堂、场院为教室,有时在树林里面上课,师生们诙谐地把树林称为“绿色教室”;二是在根据地环境相对安定的地方创办的抗日高级小学;第三类是抗日初级小学,从呈文内容看出,孙家楼抗日小学就属于这个类型;最后一类是“两面小学”,孙元芳解释,有些地方,八路军建立了抗日政权,但是敌人也在这里建立了日伪政府,既是敌人的“治安区”,也是八路军的半解放区。这样的小学,日伪人员来时,就读他们发的课本,他们走后,就拿出抗日课本学习。这就叫“两面小学”,也被称为“灰色学校”。
由于条件艰苦,抗日小学用的课本由冀鲁豫行署编印或教员自编。
起初基本用手抄的课本,后来有了油印的毛头纸课本。设置的主要课程一般有国语、算术、常识等。内容侧重于爱国、阶级、纪律、生产等多方面。在解放区、游击区,学校不仅组织学生上课,还组织学生参加政治、生产活动,如配合民兵站岗、放哨、查路条、送信等。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诚实、勇敢、正直、爱劳动、守纪律的优秀品德,使他们以后能够胜任革命工作。体现了革命战争年代里,教育与战争紧密配合的特点。”孙元芳说。
历史我市最早抗日小学由范筑先将军建立
“聊城最早的抗日小学,应该算是1938年范筑先将军在古城内建立的两所小学。”孙元芳说。1937年七七事变后,爱国将领范筑先领导聊城军民奋起抗日。古城区二府街东首路北原省立三师附属小学院内,和袁宅街路北朱家大院内,都设立了“抗日小学”。校长均由范筑先的二女儿范树琨担任,请开明塾师或流亡到聊城的青年知识分子轮流执教。学校使用的教材除了由政府教育部门编写的外,还有老师自编的讲义。还教给学生唱《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救亡歌曲。
据介绍,位于二府街东头右边的大屋顶是原三师范附小礼堂,现在依然存在,范筑先将军曾在大礼堂里演讲,激发师生们的抗战热情。
1940年聊城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自1940年起,当时的聊城县先后在乡村建立了多所抗日小学。
在孙元芳主编的《聊城教育志(1840-1989)》中记载了聊城十余所历史悠久的小学。其中,孙堂完小始创于1920年,就是现在的聊城于集乡孙堂村小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孙堂完小暂时停办,1941年至1943年间,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张侠和教育科长唐立全在孙堂办了抗日高小。孙堂抗日高小的办学宗旨是,为抗日救国培养干部,招生条件要求有一定身高,以十七八岁为宜,学习好,有工作能力的几个月就可以毕业参加工作,由政府发给学校枪支若干。
1944年冬,日寇扫荡频繁,奉上级指示,孙堂抗高师生背起背包打游击,流动中依然抓紧教学,在树林里上课,在破庙或群众旧屋里住宿,很多学生身上长了虱子,但师生积极性很高。
“这些小学的教师除了在学校教书育人,还帮助所在村办冬学、扫盲,配合减租减息、动员农民参军,而小学生除了在校学习外,课余时间还参加儿童团。丰富的课余活动,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提高他们的素质,为后来从事革命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