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聊城达人收藏三百筷筒:民俗文化变迁


来源:聊城晚报

原标题:聊城达人收藏三百件筷筒 见证民俗文化变迁 胡先生和他收藏的部分筷筒。 本报讯 筷桶,又叫筷笼子,专门用来盛放筷子、汤匙等餐具,根据记载,筷筒在我国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聊城有位民间收藏达

原标题:聊城达人收藏三百件筷筒 见证民俗文化变迁

胡先生和他收藏的部分筷筒。

本报讯 筷桶,又叫筷笼子,专门用来盛放筷子、汤匙等餐具,根据记载,筷筒在我国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聊城有位民间收藏达人胡先生,专门收藏民俗用品,筷筒就是其中之一,他收藏的筷筒多达三百余件,小小筷筒见证了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胡先生希望有一天能用他的藏品办一个小型的民俗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民俗文化。

6月6日上午,记者在收藏爱好者胡先生的家中见到他的藏品。茶壶、花瓶等各种民俗藏品摆了好几柜子。在一个柜子底部的箱子里,胡先生拿出他收藏的筷筒。“这些筷笼最早的产自明代,部分出自清代,多数是民国年间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记者从若干筷筒中看到,形形色色的筷筒大多为陶瓷工艺,有的色彩艳丽,有的颜色古朴单一,有精雕细琢鸟兽、花瓶造型,更多是筒状或梯形造型。

“筷筒设计一般是方便实用,在筷筒底部留有几个小孔,以便控出余水;筷筒表面也有一些洞眼,可防筷子浸水发霉;而筷笼上部后侧的洞眼,是为拴绳悬挂而设计。”胡先生仔细介绍着。

时代发展到今天,筷筒的实用性在逐步降低,但其观赏性和民俗价值却在提高。

“筷筒表面的文字或图案,丰富多彩,含义深刻,颇具观赏和收藏价值。”胡先生把玩着一件筷筒说。

“老人常说的一句话,多一口人多一双筷子。过去家家祈求人丁兴旺,人口多劳动力就多,就可以发家致富。因此不少筷筒上写有‘添丁进业’、‘百子千孙’等字样。许多家庭喜欢用大筷笼,筷笼大,就装的筷子多,可以显示或象征这个家庭人丁兴旺。”

“瓷质筷筒表面多刻有花鸟福禄等吉祥图案,有的干脆将筷筒制作成花鸟造型,像是鹦鹉造型、蝉形、蛙形、鱼形等形象,十分有趣。”

“除花鸟鱼兽等吉祥图案和造型外,戏剧人物和民间传说也被作为筷筒图案的素材,像登科状元、姜太公钓鱼等,此外,筷筒上常刻有招财进宝、福禄寿全、龙凤呈祥、添丁进业等吉祥语。”

据胡先生介绍,从古至今,筷筒的材质从石头、青铜、砖、玉石、牙骨,一直到竹木、金属、陶瓷、塑料等,历经变化。筷笼的材质、工艺、图案也体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年代早的筷筒,形制粗大,结构相对简单,底部的透气孔也较粗。到了清末民初,筷筒制作刻意追求小巧精致,表面雕工也变得繁复。”

据胡先生介绍,这些筷筒基本上都是他从聊城农村收集而来。胡先生告诉记者,收藏筷筒并不是一件易事,除了常年奔波在乡间收藏,有时还要为了一件藏品磨破嘴皮。

“我自己有个想法,待到我的老物件积累到一定程度,我力争建立一个小型博物馆,至少要搞几次民俗物品展览。”胡先生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筷筒 民俗 人收藏三百件筷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