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黄显功:岁月磨洗藏书香


来源:东方早报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藏书票收藏家。黄显功最早收藏的作品是上海版画家徐鸿兴创作的一组水乡书票,之后其收藏范围慢慢扩大至国内其他地方的版画家。作为国内资深的藏书票藏家,黄显功收藏的藏书票数量多达3000余张,内容主题包括神话、圣经、寓言、文学故事、堂吉诃德、美人鱼、猫头鹰、历史人物、作家和儿童等。

原标题:黄显功:岁月磨洗藏书香

黄显功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藏书票收藏家。收藏有国内外藏书票3000余张。

“亚当·夏娃” 作者米歇尔·芬格斯坦(德国)

“亚当·夏娃” 作者米歇尔·芬格斯坦(德国)

“莎乐美” 作者拜劳斯(奥地利)

“莎乐美” 作者拜劳斯(奥地利)

宋春舫的“褐木庐”

宋春舫的“褐木庐”

票主为原苏联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

国立中央大学图书“六朝松”

国立中央大学图书“六朝松”

柏杨的“柏杨藏书”

“猫头鹰” 作者大内香峰

“猫头鹰” 作者大内香峰

黄显功向版画家定制的书票

施蛰存的“北山楼藏书”

施蛰存的“北山楼藏书”

陈若茜

藏书票似一种小型版画作品,黏附于书,给人们带去别样的感动。黄显功爱书,也爱与书休戚与共的藏书票。

黄显功是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据他介绍,他最早接触到藏书票是在1980年代,当时还在旧址办公的上海图书馆举办过一次藏书票大展。作为上海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黄显功只是在一旁看看,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去收藏。之后的工作中也不断接触到藏书票,比如在上海图书馆的库房查阅资料,无意中就会翻到中文旧书上的藏书票和欧洲原版藏书票。

藏书票是一种舶来品,起源于15世纪中期的德国,据说最早的藏书票是德国勃兰登堡家族使用的“天使”藏书票,也有一说法是“刺猬”藏书票。19世纪下半叶印刷术迅速发展,藏书票也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期,从国王、总统、首相到作家、艺术家、科学家,从社会名流到平民百姓都喜欢藏书票。中国的藏书票是20世纪30年代从日本传入的,鲁迅倡导的版画创作运动推动了中国藏书票的发展。

1994年初,黄显功花费了300元钱向版画家林世荣定制了一张以他自己为票主的书票,这张印有“显功爱书”字样的藏书票色调雅致,画面中央绘有一杯清茶,两颗樱桃。据知名藏书票家杨可扬说,“这张向版画家付费的作品可算是上海首张付酬制作的个人书票。” 因为藏书票的使用在中国并未普及,此前更多的是出于友情制作藏书票,比如双方关系很要好,即为对方定制一张藏书票,赠送对方把玩。

黄显功最早收藏的作品是上海版画家徐鸿兴创作的一组水乡书票,之后其收藏范围慢慢扩大至国内其他地方的版画家。

“坊间流通的那些未征得票主同意或认可的"名人书票"我一般不收藏。因为藏书票的真实性与否不仅影响其收藏价值,还会给人物研究与历史研究造成误解。”黄显功说。他较重视收藏被票主使用和认可的藏书票,比如宋春舫的“褐木庐”书票、叶灵凤的“灵凤藏书”、施蛰存的“北山楼藏书”等旧书票,还收藏了巴金、臧克家、柯灵、白桦、严文井,港台作家董桥、小思、三毛的藏书票。

2000年,黄显功参加完波士顿第28届世界藏书票大会后,开始将收藏重点转向国外的藏书票。两年一届的世界藏书票大会他也是逢展必去,2004在奥地利,2006年在瑞士,2008年在北京……“在世界藏书票大会上既可以跟国际上的藏书票私人藏家当场交换,也可以向藏书票书商购买自己中意的书票,还能结交到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购买的首张外国藏书票是"亚当·夏娃"书票,是在2000年参加美国波士顿世界藏书票大会时,从俄罗斯的艺术家亚赫宁·奥列格手上购买的。从这张藏书票之后,"亚当·夏娃"就成为一个我比较关注的藏书票主题,这一系列的国外藏书票我已经超过100张以上。”

据黄显功介绍,西方艺术家酷爱创作以“亚当·夏娃”为主题的藏书票,该题材书票其画面主要有两类,一是亚当与夏娃同处于一个画面之中。蛇、苹果、树是其中的主要景物,苹果一般由蛇衔在嘴中或由夏娃手持;二是突出表现夏娃的形象。其创作者也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包括俄罗斯、乌克兰、荷兰、意大利、瑞典、英国等。在黄显功收藏的上百张“亚当·夏娃”藏书票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张由德国名家米歇尔·芬格斯坦(Michel Fingesten 1884-1943)创作的表现夏娃形象的书票,画面中的夏娃是一个赤裸着上身的丰乳肥臀的女性形象,无花果的叶子遮住了其下身隐秘位置,作者构思精巧地将那诱惑的蛇隐为阴暗中的妖魔,别有一番深意。

“堂吉诃德藏书票”是另一个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的创作与收藏类别。黄显功是“堂吉诃德”的铁粉,收藏此一主题的书票超过300余张,有来自西班牙、英国、俄罗斯、德国、捷克、爱沙尼亚、日本、阿根廷等国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其内容可归纳为作者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废寝忘食地阅读骑士小说情景的藏书票、 堂吉诃德单人形象、骑士装备、 堂吉诃德与桑丘主仆二人的画面、堂吉诃德的意中人、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等。黄显功说,“堂吉诃德”是理想主义的代名词,每一位经受过理想与现实冲突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思想与行动的影子,这也是他钟爱“堂吉诃德”及其艺术作品的原因。

在世界藏书票名家名作中,不得不提的一位是美国著名插画大师罗克威尔·肯特(Rockwell kent 1882-1971) ,其作品在美国藏书票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黄显功最初知道他是从已故老作家施蛰存那里。施蛰存是一位爱用藏书票的作家,他还爱自己设计制作藏书票。1996年,黄显功去拜访施蛰存,施老赠送给他十张他自行设计自己使用的“北山楼藏书”书票,该书票上采用的图案是美国插图艺术家罗克威尔·肯特的头像,足见施蛰存对罗克威尔·肯特的喜爱。在此后的收藏过程中,黄显功就特别关注罗克威尔·肯特的作品。在2006年的世界藏书票大会上,黄显功在瑞士尼翁以15欧元买到一张他的作品,一位女孩依在树下,捧着书本在阅读,黑白色的单线雕版,线条简洁流畅,风格优雅,了却了他多年的期待。

作为国内资深的藏书票藏家,黄显功收藏的藏书票数量多达3000余张,内容主题包括神话、圣经、寓言、文学故事、堂吉诃德、美人鱼、猫头鹰、历史人物、作家和儿童等。但是每一个主题,几乎都能从他自己身上找到契合点,要么与其专业经历密切相关,要么引起内心强烈的共鸣。比如作为一名图书馆从业者,他收藏了一系列以图书馆为主题的书票,从俄罗斯列宁国家图书馆到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从南京的原中央大学图书馆到如今的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这些从19世纪脆黄的粘贴纸片,到当代的不干胶自贴纸,均在诉说鲜活的图书的生命记忆。“一般情况下我是不会去评论藏书票的艺术的,我关注的是藏书票背后的文化史。我认为这些历经岁月磨洗的藏书标志是名副其实的藏书票,它蕴藏了历史,诉说了藏书的源流,是研究藏书文化史难得的实物资料。”黄显功说。

Q&A 收藏十问

Q:你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A:因为工作关系和兴趣所在,自然而然走上藏书票收藏之路。

Q:你记忆中最早的藏品是什么?

A:徐鸿兴创作的一组水乡书票。

Q:你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

A:堂吉诃德藏书票。

Q:你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A:我的藏书票收藏是以书为中心而展开的。

Q:藏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收藏?

A:与版画家直接交流、参与世界藏书票大展、与国际友人交换、别人赠送、购买。

Q: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吗?

A:约3000余张吧。

Q:你觉得自己是收藏家吗?

A:我是收藏爱好者。

Q:你觉得收藏带给你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A:可以了解文化。

Q:收藏中遇到过赝品或挫折吗?

A:赝品我几乎是碰不到的,因为我都是与版画家直接交流。

Q:有一天能放弃你的藏品或捐出吗?

A:会陆陆续续捐献给图书馆、还有打算送朋友。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丽娟]

标签:藏书票 堂吉诃德 书香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