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美术的作用是唯美 要能让观众愉悦”


来源:新快报

刘绍荟:重彩就是重在色彩,它是线与色彩的结合,它与强调笔墨的文人画有很大的区别。刘绍荟:后印象派的梵高、塞尚和高更,其中最喜欢的就是梵高,他那种把生命投入艺术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崇拜和学习。

原标题:“美术的作用是唯美 要能让观众愉悦”

■刘绍荟《热带雨林·茂》

■刘绍荟《我是什么》

■刘绍荟《石魂》

刘绍荟称,不同时期不同系列的作品都是在画生命感悟

与刘绍荟谈话是个很愉快的过程,他洪亮的话语间不时夹杂着爽朗的笑声,使得气氛始终保持轻松与亲和的状态。采访中,他提及最多的是“畅神”。所以,在艺术的表达上,他始终坚持追求形式美感,面对记者提出“过于强调形式,是否容易与社会脱节”时,他释怀一笑之后,直言:“我为什么一直强调我是时代的拓荒者,就是在开垦一片荒地。”■收藏周刊记者梁志钦实习生柯洋溢

云南画派以现代重彩的形式创作艺术

收藏周刊:您被誉为“云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能否介绍下,“云南画派”是怎样一个团体?

刘绍荟:“云南画派”简单来说是学术观念的集合体,但缘起云南。在上世纪80年代,云南聚集了一批艺术家,组织了一个团体,叫“申社”(“申”取自申猴年),其中包括有丁绍光、蒋铁峰和我。我们公开提出追求唯美,主张解放个性的艺术观念,并于1981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个“云南十人画展”,引起了全国关注。

当时丁绍光等用现代重彩的方式创作了一大批作品,并带到了美国之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当时一位美国的评论家便给他们起了“云南画派”这样一个名字,后来还用这个名字出了一本画册。实际上它应该叫云南现代重彩画派才好,因为它是以现代重彩的形式创作艺术的群体现象。

收藏周刊:“现代重彩”是一种怎样的表现风格?

刘绍荟:重彩就是重在色彩,它是线与色彩的结合,它与强调笔墨的文人画有很大的区别。现代重彩的缘起与传承,均以敦煌壁画等传统的重彩艺术作品作为母体进行延伸。

那么,为什么不叫工笔重彩,而叫现代重彩?这是有意区分传统的工笔重彩那种工整、细致的描绘。现代重彩吸收了很多西方现代艺术的新理念。比如,现代艺术强调生活体验、生命体验。不管是传统的重彩还是相当一部分的文人画,以及西方古典主义,它们只强调描摹。像敦煌的重彩壁画,它主要是表现和演绎宗教内容,是一种解释、描述、叙述性的艺术。

 

而西方的现代艺术则强调一种主观思想、一种精神的传达。特别以梵高为代表的,它更强调一种生命的体验,他为了画画,把自己整个生命投入进去,把自己对生命的感觉融入到画面当中,可以说,梵高是用生命来画画的。他天天在太阳底下暴晒,把发昏的,太阳在旋转、大地在旋转感觉表达在画面中。正因为有这样的投入,他的作品才得以流传于世。

我尽管有不同时期的不同系列作品,但是我都是在画自己的生命感悟。不是叙述生活,而是经过精神性的传达以后,使它具有了象征性的,而且是抽象性的艺术语言。

再一个就是对形式美感的追求。这似乎是我们传统主流写实绘画最不提倡的。但作为现代重彩来说,它可以吸收西方现代艺术各种流派的元素,例如野兽派、达达主义、立体主义,他们除了观念上的表达,更重要的就是一种形式,非常强调形式风格,对形式美的追求,也给观者一种视觉上的愉悦感,这也是跟宗炳的“畅神论”吻合的。

所以,这就构成了现代重彩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装饰性。

喜欢画热带雨林因其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

收藏周刊:为了追求“畅神”,您在题材上会有怎样的选择?

刘绍荟:我的现代重彩作品可以分为四个系列。第一个是生态系列。我在1985年以前,在云南生活了近二十年。云南最大的特点就是原始生态,为什么我喜欢画热带雨林?因为那些藤蔓、枝叶都表现出非常强的生命力。我强调的生命体验绝非我个人的,而是看整个宇宙,整个大自然的生命。

所谓体验生命,既是体验自己的,也是体验创作对象的。那么,什么是体验生命最强烈的题材?我认为是自然生态,热带雨林中的那种蓬勃生长,互相竞争, 互相缠绕。 因此,生态系列是我最喜欢画的题材之一。

第二,民间系列。各种民间题材,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民俗图腾。门神啦,福禄寿啦等民间固有的传统题材。我有一张画叫《门神》,我就把两边的门神合二为一,重叠起来,题材是传统的,但是形式变了,这就是我对民间艺术的一种革新。

还有一组就是“民间魔幻”,所谓魔幻就是浪漫情怀,就是想象力和潜在的追求。比如我的一张作品《我是什么》,画面中既有人像,也有狗头,也有驴头,这是一种魔幻潜意识。

第三,石头题材,因为我到了桂林差不多30年,我喜欢桂林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它的喀斯特地貌。我刚到桂林第一个吸引我的就是那些熔岩形成的各种奇怪的溶洞,也是决定我定居桂林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觉得石头是最能够象征我对品格追求的题材,坚毅、永恒、坎坷、厚实等等。

第四个题材就是建筑。当建筑师是我从小的梦想,我的建筑情结一直停留在我的内心,后来到了欧洲游历以后,看到了欧洲那些现代建筑,让我非常着迷。

 

自己开垦的“荒地”跟主流相隔比较远

收藏周刊:有艺术家认为写生会束缚创作力,您怎么看?

刘绍荟:我不同意,只能说,写生只是创作来源的一种手段。它不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现在那么多信息,那么多图片,如果老是以自己亲身到过的地方作为主要的创作来源,那就太局限了。实际上,能够触发灵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看了电影,看了很多其他的图片,都可以触发艺术的诞生。

收藏周刊:您曾撰文说“禅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是有‘佛性’的。禅的目标就是开悟人认识自己的自性。而每一个把绘画当作终身事业的人,恐怕一辈子都在寻求艺术的‘佛法’。”这里艺术的“佛法”指的是什么呢?

刘绍荟:就是明心,就是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内心。心即佛性。所有的能量都藏在心里面,这个心指的是思维。

人的本性就是性情,倪云林曾经讲过“逸笔草草”无非是书写性情,这个就是我说的“畅神”。艺术的本质就是让作者的心情得到舒畅,而且还能感染别人,让别人也感到舒畅。美术在教化方面所起的作用并不大,比起电影,比起文学都要弱。所以,教化并非美术的主要作用,美术的作用是唯美,能让观众得到视觉上的愉悦,进而让其精神愉悦。

收藏周刊:您的作品主要是强调形式,会否使得作品跟社会脱节?

刘绍荟:我为什么一直强调我是时代的拓荒者?这就是在开垦一片荒地,跟主流相隔比较远。跟“艺术反映现实”,“艺术要为人民服务”等主流意识是有一段距离。但是,我觉得这也是个人的选择结果,多元化的社会,总能包容各种形式的表达。

凡是把线与色彩结合得好的艺术家都喜欢

收藏周刊:对您影响最大的西方艺术家有哪些?

刘绍荟:后印象派的梵高、塞尚和高更,其中最喜欢的就是梵高,他那种把生命投入艺术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崇拜和学习。还有分离派的席勒,还有莫迪里阿尼等,凡是把线与色彩结合得很好的艺术家,我都很喜欢。

收藏周刊:看您的作品,确实有一种强烈的民族特色,您是否有专门针对哪些民俗题材进行研究?

刘绍荟:凡是民间的艺术,都比较喜欢。清代的年画、明代的版画。民间的剪纸,木偶,包括各种各样的民间图案,甚至云南非常有特色的挎包,都是我撷取的民俗元素。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黄珊]

标签:刘绍荟 题材 让观众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