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聊城阳谷欲建运河古船闸展示区


来源:聊城晚报

大运河河道重点保护区:以阳谷县小运河(大运河)关桥口至金堤闸河段河道遗产范围外扩4米为重点保护区。2012年9月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工程设计人员对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进行了测绘,制作了《大运河阳谷段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修缮方案》。

◎修建大运河阳谷段六道闸节制河水

中国大运河阳谷段位于阳谷县城东部,由阿城下闸向南至金堤闸段全长17.1千米,挖掘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明朝永乐九年因会通河淤塞严重,运河阳谷段全面疏浚,疏浚后的主体河道深4.33米,宽10.67米。

大运河连接中国南北五大水系(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为了节制运河水,对河水进行科学蓄泄,有专人测定地势,依其高低,水势缓急而修建涵闸,远近疏密,用水闸控制运河水。

“或一地二闸,或数十里一闸。”据介绍,大运河阳谷段修建了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七级上下闸六道闸。

大运河阳谷段原汁原味呈现了古运河的风貌,而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更是堪称运河申遗点中的精品。且船闸管理,也有一套严格的办法。

记者赶至张秋镇上闸村西的荆门上闸探访,清新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河道水草丰美,植被茂盛,处处透露着古运河的韵美。闸上一道简易的木桥十分雅致,而荆门上闸的镇水石兽更是运河历史的最好见证。

据介绍,荆门上闸位于张秋镇上闸村西,面积3200平方米,建于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二十三动工,六月二十九完工,距今711年,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修。闸体全部用青石条筑砌,石与石之间用燕尾生铁扣相连接,耐冲击,坚固异常。

荆门下闸位于张秋镇下闸村西,面积2860平方米,距南闸二里半,“元大德三年(1299年)正月初一兴工,十月二十五工毕,用役夫三百一十名,长广同南闸”,距今714年。明永乐九年重修。

阿城上闸位于阿城镇村西,面积1800平方米,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距今715年。闸体全部用青石砌成,青石条用燕尾铁扣相连接,形状对称,结构合理,石刻工艺精湛。

阿城下闸位于阿城镇刘楼村西,面积1800平方米,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距今714年,闸体全部用青石砌就,结构合理,石刻工艺精湛。

船闸管理,有一套严格的办法。闸有闸官,另有闸夫多名。蓄水开闸,泄水放漕。上启下闭,下启上闭,船出而水不大泄。若两闸同启,则运河水会走失严重。据史料载:涵闸钥匙掌握在捕河厅,一启一闭,叫上闸钥匙,领下闸钥匙。因为以漕为重,先放粮船,后放民船。

据《元史》记载,船过涵闸,必须测量长短,符合条件的才允许过闸,违者处罚。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河阳谷 河道 1980年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