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语文教材删旧体诗词引争议


来源:京华时报

近日,有地方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删去了旧体诗词,据称是为了给学生减负。实际上,将文字较为容易理解,又脍炙人口、广泛流行的古典诗词选入小学课本,是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基本模式。

事实也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今天一些名篇之所以家喻户晓,往往并非文学爱好者的传播,而是学校教育中背诵要求的结果。许多人都有感受,在小时候背诵古典诗词相对吃力,但小时候背下来的东西终身不忘,并且化为自己无意识的一部分,其实就是潜移默化的中华文化精神感悟和中国的诗意境界感悟。这些古代经典诗词,学的时候未必轻松,一旦背下来化成自己的东西,就会一辈子受用。

未必负担

通过古典诗词的教学来传承中华文化确实是事半功倍的事情。背诵古典诗词可能并不容易,但比起背诵现代白话文章或新诗,却未必会更难。

今天的社会剧烈变化,古典诗词的学习更加凸显出重要性。不少已经成为文化经典、广为流传的诗词具有永恒的价值,而且可以看到经典的原貌。小学时在学校学一些浅近易懂、生动活泼的诗词,也是对兴趣的培养陶冶。

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也有很多压力,但通过古典诗词的教学来传承中华文化确实是事半功倍的事情。背诵古典诗词可能并不容易,但比起背诵现代白话文章或新诗,却未必会更难。因为古典诗词有格律、讲平仄、强调声韵之美,虽然古代的发音和现在并不完全相同,但相对整齐的句子、独到的意境使得古典诗词反而更容易背诵。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小学课本中选择一些现代作家的作品,反而需要做一些改写,因为有些内容对少年儿童来说可能太难了。白话文往往是句子易懂,整篇文章的内涵、段落的意义反而很难把握。一些浅近的古典诗词,看起来容易懂,却又常读常新。小时候背诵理解不深,经过多少年反复吟诵,每一次都觉得有无穷的意味。刚接触时层次低,感悟能力差,但也能知道一些,及至后来,越读越有味,越读越能够发现其深意。小时候懂一些,长大成人后通过自己的阅历再来感悟,往往更能感受诗词之美。所以,诗词既要从小学习,也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文化资源。

经典传承

像《唐诗三百首》这样经典的唐诗选本,一讲起来,大家都觉得不足为奇,人人都知道,但其实里面的许多诗作,连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都很生疏。

学习古典诗词,是领悟中国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方式,让少年儿童通过对母语之美的感悟,进一步产生对自己民族的深刻认同感。这对于全球化冲击下的少年儿童建立自己的社会认同有重要意义,这些意义无需讨论。

当然,学诗有两个原则,一是在小学阶段,不宜学太深奥的诗词,唐诗宋词元曲里都有一些容易懂、有意境、文字优美的作品。二是在小学阶段,老师应该对声律等知识有所讲解,这是中国文化常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讲诗词,往往着眼于意境的阐发,对声律技巧性的因素注意不够。实际上,这些知识对于欣赏诗词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看,一方面,少年儿童要多学一些浅近生动的诗词曲作品,弄懂意思,学会欣赏。另一方面,应该让他们多背诵一些古代经典诗词,初时可以不求甚解。背下来的东西记得深刻,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实际上,现在大家常接触的诗词,往往也是小学学的那些首,这是很不够的。像《唐诗三百首》这样经典的唐诗选本,一讲起来,大家都觉得不足为奇,人人都知道,但其实里面的许多诗作,连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都很生疏。

此外,多读经典诗词也是提高文字水平的好办法,早学一点,多学一些,只有好处。现在一些人文字水平不高,写的文章乏味,套话空话连篇,都和文字的感觉与文字的意识有很大关系。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学习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成长的必须。(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宋佳]

标签:启蒙训练 唐诗选本 语文教育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