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百姓看济南争创卫 环境提升群众得实惠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  1984年8月,济南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以改革的精神根治“脏乱差”、建设文明泉城的决定,形成了群众性整治环境卫生的热潮。城市建成区道路保洁做到日扫日  清,对一些市容卫生工作中的痼疾进行了专项治理,如对乱扔污物、随地吐痰等不良卫生习惯进行监督改造等。

原标题:百姓看济南争创全国卫生城市环境提升群众得实惠

镜头一:

家住槐荫区明星小区北区的陈家禄这个夏天很轻松,为啥?苍蝇少了,吃饭的时候不用摆手了。随着小区里垃圾死角的消失,陈家禄全家舒心地过了半个夏天。而在去年夏天,他家还为了和苍蝇作战斗,上齐了纱网、碗罩等装备。身为党员的陈家禄还和其他9位老党员一起,自发组成义工组,每天早晨8点半开始就戴上创卫袖章上街去劝导路人爱护卫生。“更多的是在街上走走看看,毕竟环境干净了,谁都不好意思再搞破坏了。”陈家禄笑着说道。

镜头二:

李洪青在位于长清区文昌街道办事处的清河市场卖豆腐一卖就是十几年,市场近来发生的变化让她吃惊不小。“你看,这个地面原先是水泥地,南风天容易返潮,还容易滑倒,现在都改成了大理石。”除了这些大理石地板外,菜市场的四面墙壁上也都重新贴上了容易清洗的白色瓷砖。清河市场还重新梳理了电网和排水道,夏天蔬菜熟食不好放,就放到冰柜里。市场还新修了排水道,遇到下雨天,市民买菜再也不用担心市场里污水满地流了。

镜头三:

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办事处五里牌坊小区是个老旧棚户区,长期以来,居民习惯于将家里的杂物都堆置在小区院内。小至废旧钥匙,大至“僵尸汽车”,一放就是好几年。居民刘连霞清楚记得,前些年每次下过雨后,小区里就会出现许多水洼地,墙根就会长出好多杂草,也没有人清理,一到晚上,蚊子便嗡嗡地教人睡不着觉。“现在,杂物都运走了,生了锈的车也不见了,小区天天有人打扫卫生,创卫得实惠的还是老百姓啊!”刘连霞说。

以改革精神根治“脏乱差”

——上世纪八十年代济南市容环境整治回顾

上世纪八十年代,济南掀起了一次群众性整治环境卫生的热潮。

根据刚刚出版的《改革创新振兴济南——姜春云同志兼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期间工作访谈纪实》一书记载,姜春云同志上任抓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市容卫生,轰轰烈烈地大搞马路保洁、厕所改造、消烟除尘、造林绿化,至今为广大群众津津乐道。

姜春云在谈到整顿市容卫生工作时说:“济南是省会城市,又是山东对外开放的窗口,卫生搞不好,不仅关系济南的声誉,在全省、全国以至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关系全市人民、家家户户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1984年8月,济南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以改革的精神根治“脏乱差”、建设文明泉城的决定,形成了群众性整治环境卫生的热潮。

1984年8月7日,姜春云在历下区现场会上就搞好环境卫生工作讲了意见,提出了“十句话”卫生文明标准。这十句话是:马路无尘土,垃圾无堆积,场所无痰迹,市场无果皮,处处无蚊蝇,厕所无臭气,行路有秩序,见缝就插绿,待人有礼貌,服务要优质。在一段时间内,这“十句话”成为济南城市环境卫生的准则和标尺。

当时在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4年下半年,以广泛发动、突击整治为重点。第二阶段是1985年之后,主要特点是市容卫生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1984年9月5日,市政府公布了《济南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实施细则》。1985年5月,颁布了《关于重申禁止随地吐痰和乱丢污物的规定》。这些政策措施对培养市民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姜春云说,由于市容环境卫生欠账较多,在第二阶段,工作任务更为繁重,整治范围也更大。1985年建立了济南市市容环境卫生监察大队,征地37公顷建了大型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城市建成区道路保洁做到日扫日

 

清,对一些市容卫生工作中的痼疾进行了专项治理,如对乱扔污物、随地吐痰等不良卫生习惯进行监督改造等。

1985年,市容执法大队建立,各区建立了执法中队,负责宣传环境卫生法规,依法监督、检查和治理市容环境卫生,从而使全市的环卫工作在不断督促检查的有序状态下运行。从市到区、街都成立了整顿市容卫生指挥部(领导小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放手发动群众,专业队伍和群众性活动相结合,突击和经常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结合,形成了市容环境卫生的常规化管理体制。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管晓萌]

标签:城市建成区 环境提升 卫生习惯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