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地下博物馆”——山东临淄“齐国故都”
2014年07月09日 10:35
来源:中国日报
临淄区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健认为正是由于当时齐国国力的强大,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才能留下如此多的文物古迹。如今,在每年的9月12日,齐国始祖姜太公的诞辰日,来自海内外的姜氏后裔纷纷来到临淄祭祖。
原标题:探访“地下博物馆”——山东临淄“齐国故都”
临淄出土的战国时代的青铜牺尊成为镇馆之宝-鞠川江摄影
临淄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鞠川江摄影
临淄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青铜鼎-鞠川江摄影
临淄古代殉马坑中的古车马遗迹-鞠川江摄影
临淄古代殉马坑中的殉马遗迹-鞠川江摄影
珍贵的战国时期历史文物-鞠川江摄影
已年过半百的考古学家王永波至今仍清晰地记得25年前他与同伴在山东省临淄市挖掘出一处埋葬在地下2000多年的巨大古车马殉葬遗址的那一天。
在一个长约35米,宽约9米的春秋古墓中,几十匹战马的骨架和马车的遗骸静静地躺在黄土之中。它们整齐有序地排成两列,仿佛被时光冻结。两千多年过去,马车上的木质结构早已腐烂,但从巨大的车轮,马龙头上精美的贝壳、青铜装饰品,依稀可见当年马队的风姿。
“太壮观了!我们当时都为这一发现感到振奋,冒着酷暑用了整整四个多月的时间才把全部的遗骸完整地挖掘出来。”今年61岁的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波回忆道。
在中国古代,皇室贵族在死后往往喜欢用马车来陪葬,以希望在人生最后一段旅程中能将他们安全送往极乐世界。“但在素有‘文物大省’之称的山东挖掘出如此大规模,配套齐全的古殉车马坑,还是第一次。”王说,“这一发现被列为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如今,在车马坑遗址的基础上,一座现代化的中国古车博物馆建立起来,向游客展示中国战车的发展历程。而在博物馆的一侧就是贯穿山东两大城市的交通大动脉-济青高速公路。很显然,高速公路的修建并没有破坏到遗址,反而让地上奔驰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和地下沉睡的古代战车就这样时空交错,完美地叠加在一起。
对于考古和历史爱好者来说,这一古车马坑的所在地临淄素有“东方古罗马”的美誉。自3100年前姜太公封齐建国,临淄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成为当时东方最大、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
悠久的历史为临淄留下了浩繁的文化遗产。据当地文物部门称,这里分布着150多座大型千年古墓,300余处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鎏金编钟、燕王剑、齐瓦当、青铜器等重点文物数以万计,堪称一个庞大的“地下博物馆”。
由田齐太公田和冢、二王冢和四王冢以及附近的几十座小墓冢组成的齐王陵墓群,是目前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先秦诸侯王陵古墓群,是战国王陵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如今,在临淄城区的中心齐都镇依然保留着当年齐国故城的遗址。根据史料记载和文物发掘确认,面积约有15.5平方公里的故城分为大城与小城两个部分。小城位于大城的西南部,是当年齐国国君和大臣居住的宫城,大城则是市民居住的地方。大城小城共有城门13座,现已探明11座。已发现大小城内干道10条,最宽的有20米,以及冶铁、炼铜、铸钱、铸铜镜、陶窑、制骨等等工业手工业作坊遗址十几处。
“几十年前,这里的农民在地里干着活就经常刨出古玉器、钱币、青铜件。早些年这些东西都太常见了,很少有人把它们当成珍贵玩意儿。”家住临淄田家庄村的曹源梁说。
“我父亲就曾经在地里挖出两坛齐刀币(一种呈小刀状的战国时期的铜铸齐国货币),当时也没当回事,以很低的价格就卖给别人了。现在,单单一枚保存完好的齐刀币都能买到10万块了。”曹兴奋地说。
临淄区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健认为正是由于当时齐国国力的强大,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才能留下如此多的文物古迹。
姜指出,春秋战国时,齐国依靠临海有渔盐之利和丝织品贸易,建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临淄。在多任国君的治理下,临淄成为中国周至西汉时期最大的工商业都市,是中国的冶金、制车业、制陶业、铸造业中心,以及海盐、丝绸两大商品集散地。
据《史记》记载,到西汉初年,临淄就有10万户,人口逾100万,“巨于长安”(秦朝的首都,今天的西安)。
“齐国建国之初,始祖姜太公即把‘举贤尚功’作为建国方针之一,齐国在各诸侯国中,对人才的重视,更是首屈一指的。”姜说。
始建于齐桓公的稷下学宫,作为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历时大约一百五十年。据《史记》记载,当时,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以及国别、年龄、资历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不少学者还被封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
这使得稷下学宫迅速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开创了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百家争鸣之先河。作为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也常常被后人比作东方的“柏拉图学院”。
“山东自古被称之为‘齐鲁之邦’,齐国影响力不啻鲁国,在我国东周时期,国力还明显超过鲁国,齐文化对后代山东文化传统以及中国文化传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姜说。
临淄作为齐文化的发祥地,中国第一部经济管理学《管子》、被世界兵家誉为“世界第一兵书”的《孙子兵法》、中国第一部农业科学巨著《齐民要术》、中国第一部工科巨著《考工记》均诞生于此。即使在今天,这些先哲们的思想仍被广泛地应用在军事、治国、外交及商业战略中。
韩国学者、韩中哲学会会长、东国大学哲学教授金弼洙在临淄举行的第五届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齐文化在韩国有着的不小的影响,《晏子春秋》等著作的韩语本早在韩国出版,并且一直是畅销书。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和春秋霸主齐桓公,那更是家喻户晓。
如今,在每年的9月12日,齐国始祖姜太公的诞辰日,来自海内外的姜氏后裔纷纷来到临淄祭祖。据专家考究,当今遍布世界各地的102个姓氏都是由姜姓繁衍而来。姜太公后裔吕氏在东南亚有200多万,姜氏在韩国就有130万人。(王倩鞠川江)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