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培育成功“太空花生”(组图)
2014年04月22日 11:19
来源:新华网科技
原标题:太空种子,你种过吗?(图)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培育成功的“太空花生”。记者 王维宣 摄 “太空花生”具有抗病强产量高的特点。记者 王维宣 摄 全国中小学启动“太空种子”种植体验
专家解疑:
“太空种子”变异方向难预测
“太空种子”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情况?种出来的作物食用安全吗?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周桂元。周桂元团队从2003年开始培育“太空花生”,他们培育的品种“航花2号”在2012年时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品种审定的“太空花生”。
周桂元解释,太空环境对种子所造成的变异结果是不可测的,而且大部分变异并非人类所需要。除了个别可能会成为“巨种”外,有的可能会变矮、变小,或者死亡。以广东省农科院的“太空花生”为例,2003年、2004年分别有8粒、20粒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遨游太空,返回地面种植后,大部分都死亡,还有个别是白化苗。到了2005年,一共送了1000颗种子上天,最后才得出2个有益品种,成功率不到千分之三。
“有益品种指的是产量、品种、抗病性等方面都符合生产需要的品种。比如‘航花2号’,产量比汕油523(一个花生品种)增产10%以上,而且抗病性更高。”
“太空种子要经过多代培育才能得到符合需要且食用安全的品种。比如我们培育‘航花2号’‘航花3号’,从开始培育到获得省级、国家的品种审定,最快的也经过了8年时间。当中一共经过了10多代的培育和筛选,还包括广东省区域实验、国家南方片花生区域实验等多项实验。只有经过品种审定的‘太空种子’,才有资格推向市场。”
据了解,中国从1987年开始研究“太空育种”,目前我国利用航天技术培育的农作物新品种总数达到110个。
太空育种争议多
不可能大量培育
太空育种有可能大面积推广吗?周桂元坦承,“太空育种”即使在科学界也有不少争议。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受到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大量培育。“在花生育种方面,广东省农科院这么多年来也只是送过三批花生种子上天,因为我们不可能自己利用航天器材将种子送上去。”另一个问题是,市面上常常有类似“太空番茄”“太空青椒”一类的宣传,但是否太空育种,根本没有科学手段可以进行判断。
周桂元认为,太空育种是将作物进行诱导变异的一种方式,太空可以提供复杂的、地面上难以完全模拟的辐射环境。但受到条件限制,“太空育种”只是常规育种的一种辅助手段。研究人员一般会挑选最好的但又有一些缺陷的品种进行试验。这些缺陷在地面育种过程中暂时无法改善,因此尝试将其送往太空。 (记者罗桦琳通讯员彭柏洪)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