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探访菏泽马路零工市场


来源:中国菏泽网

11月12日,牡丹晚报记者来到长江路与牡丹路路口处的一个劳务市场,由于时近上午9点,很多人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离开了,只剩下三四十人还在等待。”   牡丹晚报记者采访菏泽城区的其他几处劳务市场,发现情况都差不多。

原标题:马路零工市场上,三五天找不到活很正常

11月12日,牡丹晚报记者来到长江路与牡丹路路口处的一个劳务市场,由于时近上午9点,很多人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离开了,只剩下三四十人还在等待。当看到有车过来停下来的时候,一群人就迅速围上去询问干什么活。有人告诉记者,市场很萧条,很多人都是三四天才能等到一个活,但是为了生计又不得不在这里找活干。

务工者平均年龄在55至60岁,等四天也等不到一个活

11月19日上午,牡丹晚报记者赶到市长江路与牡丹路交叉口附近的劳务市场时,许多务工者或聚在一起聊天,或坐在路边抽烟,还时不时地盯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一旦有车辆在旁边停下,这些务工者就急急忙忙地围上去询问。

正在路边等活的晁忠良是牡丹区何楼办事处晁八寨村村民,今年60岁。他说“在这里都等4天了,还没找到一个活呢”。面对记者“为什么不出去打工”的询问,他说年龄大了,出去也不好找工作,且家中90岁的老母亲还需要照顾。

被这里的工友戏称为“总理”的吕师傅说,每天早六七点钟,大概有四五百口人在这里等活,大多时候很难找到活,8点多,找不到活的就回家了。

通过攀谈,牡丹晚报记者了解到,等活的务工者平均年龄在55岁到60岁,都是城市周边的失地农民,因年龄大很难在外地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好每天在劳务市场上打零工维持生计,多为短工、零工或钟点工,工资日结。

48岁的葛云平算是务工者中比较年轻的,两个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三,家庭负担较重。她说:“我也不会什么技术,都是干些打扫卫生、搬运装卸等出力的活,只要给钱,啥活都干。”

牡丹晚报记者采访菏泽城区的其他几处劳务市场,发现情况都差不多。

不懂技术害怕被骗,成务工者找活难的主要因素

“为什么没有活干?”牡丹晚报记者问。

“建筑量少了,当然没活干了。”吕师傅这样解释。他说,这两年,农村盖房子的越来越少,也影响到他们,因为来找工作的都是附近村里的农民,年龄大,没什么技术,只能干些体力活。

“为什么不到企业里上班?”牡丹晚报记者问。

找工作的庞子明说:“50岁以上的人想到工厂干活很难,人家根本不要,而且菏泽的企业本来就少,像我们没什么技术的,更没有哪家企业愿意收留。”旁边一位务工者插话说:“不光在菏泽找不到合适的企业,就是出去打工,也很难;没熟人介绍,还容易被骗,还是感觉在家门口打点儿零工心里踏实。”

“随着社会进步,建筑企业多使用大型浇灌车,省下不少劳动力,我们这些劳力自然就没人要了。再一方面,菏泽原本就是剩余劳动力较多的地方,找起活来可能更难一点儿。”吕师傅感到意犹未尽,又补充说。

人力资源部门愿免费提供就业对接平台

针对“50后”“60后”人员找工作难的情况,牡丹晚报记者采访了菏泽市人社局就业办相关负责人。这位负责人说,出现就业难的情况,一方面是很多企业不愿意招收年龄偏大的工人,另一方面,这部分人从心理上也不愿意到企业打工,或是嫌弃工资低,或是考虑到时间不自由。“其实,只要这部分人员想找稳定的工作,作为政府部门,我们很愿意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平台。”这位负责人说。

菏泽市人力资源市场主任张东利也告诉牡丹晚报记者,马路零工市场上多是些年龄偏大的务工人员,很多企业不愿意接收,是很正常的现象。“作为人力资源市场,我们可以免费为这些人员提供就业对接平台,免费为他们登记相关信息,尽量帮助其联系工作。”张东利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晚报记者 吕师傅 总理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