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电视剧《红高粱》主创
2014年11月20日 16: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周飞亚
“红高粱”三个字,承载了太多的荣耀。郑晓龙:小说需要通过想象文字中的画面来完成艺术享受,因此更益智,我其实很希望观众能多看文字的东西。郑晓龙:文学性越强、语言越好的小说,就越难改编成影视,而电视剧因为容量大,改编起来难免比电影更难。
原标题:访电视剧《红高粱》主创 导演郑晓龙自曝遗憾
“红高粱”三个字,承载了太多的荣耀。小说《红高粱家族》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最满意的作品之一,而由此改编的电影《红高粱》,在1988年获得第三十八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这样的荣耀,如两座大山横在面前,让后来者不敢轻易触碰。
时隔20多年,一群敢吃螃蟹的人尝试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绎了这个故事,将《红高粱》拍成了电视剧。这部由山东卫视出品的电视剧刚刚结束第一轮热播,不出意外地引发了两极化的评价。而在所有批评意见中,被提及最多的一项就是“没有原著的味道”。为什么要去“挑战”经典?小说、电影和电视剧应如何遵循各自的艺术规律?同一部作品,又是如何在历次改编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导演郑晓龙、编剧赵冬苓向本报记者讲述了《红高粱》背后的思考。
记者:电视剧《红高粱》改编的幅度很大,在原著的基础上既做了“加法”也做了“减法”。如何看待小说与电视剧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的得与失?在创作时,如何把握合理改编与尊重原著之间的界线?
赵冬苓:小说界有一个“冰山理论”,即写出来的只是整个故事的1/3,更多的东西隐在文本的水面之下。而电视剧写作是一个“水落石出”的写法,小说中不用写的都要补齐了。《红高粱》的改编就是一个补齐的过程,比如县长朱豪三,原著中对他的描述只有几句,在剧中形象丰满了许多,成为主角之一。这些多出来的东西,很容易被认为是背离了原著。另外,小说中的一些东西是无法用影像去呈现的,或者不适合在电视剧中出现,必须有所取舍。我所理解的尊重原著,不能只看改编的程度,而要看是否把握住了原著的精神。
郑晓龙:小说需要通过想象文字中的画面来完成艺术享受,因此更益智,我其实很希望观众能多看文字的东西。相比之下,影视是直接展示给观众的,所以看电视剧不那么需要动脑子。但正由于纤毫毕现,更容易出差错。所以我拍片子特别在意细节,只有通过细节的真实,才能体现“艺术的真实”。
记者:莫言的小说画面感特别强,但是故事性相对弱一些,这种特点似乎天生就更适合拍电影。电影版的《红高粱》已成为经典,观众也难免拿电视剧与之对比,且对“后来者”多有诟病。如何对比与评价两部作品的价值与影响?
郑晓龙:文学性越强、语言越好的小说,就越难改编成影视,而电视剧因为容量大,改编起来难免比电影更难。对比是难免的,并且电影最出彩之处,电视剧恰恰不能回避——比如颠轿、野合等电影中的经典桥段。因为观众会期待看到这些情节,如果回避了,观众会觉得这根本不是《红高粱》。因此只能巧妙地换个方式去表现,既要与电影不一样,又更符合剧中人物的性格。
无论比较的结果如何,可以说这是向经典致敬。小说与电影毕竟已经过去20多年了,很多年轻人甚至都不甚了了,电视剧的诞生,也可以让它们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另外,电影虽然是经典,也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比如当年电影是在宁夏拍的,西北的风貌风俗与山东差别很大,而电视剧就选在高密拍摄,力求更原汁原味。
赵冬苓:电影与电视剧是不同的艺术,其实是没法对比的,遵循各自的艺术规律去做就好。小说中的“我爷爷”“我奶奶”基本上是同等分量的,电影以余占鳌的视角为主,电视剧则以九儿的经历为主线,这其实就是遵循艺术规律的选择——电影可以片断化叙事,电视剧不行,而余占鳌的土匪身份不利于完整地展现人物的社会关系、展现大的时代背景。
记者:众所周知,现在电视荧屏前的主体观众是中老年群体。在《红高粱》的创作中,有没有做出什么努力来吸引年轻观众?
郑晓龙:我没有这么想过,我觉得只要把剧拍好,自然能够吸引各个年龄阶段的观众。无论什么题材,更重要的是每部电视剧都应该有点“营养”,能培养观众的审美水平,而不能为了收视率降格,甚至是拉低观众的品位。
赵冬苓:事实确实如此。我一直在做这样的努力,比如在审美趣味上与现在的年轻人相通。我也看美剧,看一些年轻人的作品,从中受到启发。比如《傲骨贤妻》,这部剧从第三季开始变好看了,引发的讨论也多了,为什么?因为女主角开始耍心计甚至恩将仇报了——以前她就是一个有点可怜的道德楷模,形象单薄。后来创作的时候,我就一直拿这个例子来告诫自己,要写出复杂的人性、丰富的人性。《红高粱》里这个带着“邪性”的九儿,我相信能得到年轻人的认同。
记者:这部剧获得了收视率的成功,但确实也有不少负面批评,如何看待这些批评?
郑晓龙:文艺欣赏本就众口难调。比如有人评价九儿“缺少乡土气息”,这其实是在考虑了现在观众的审美倾向后做的调整,从收视率来看也得到了大部分观众的认可。
这部剧让我感到遗憾的就是时间太匆忙,如果有更多时间打磨,应该可以做得更好。
记者:与美剧、韩剧等比较,国产剧能产生海外影响力的还很少。《红高粱》这部剧是否能像当年的电影一样走向世界?
郑晓龙:这我不敢说。但是开播前已经有一些国家的电视台购买了这部电视剧的版权。《红高粱》有国际化的视角,包括对人性的张扬、对历史事实的尊重。据我所知,涉及抗日题材的国产电视剧,能将版权卖到国外的,这是第一部。
其实,不止国产电视剧的影响力较弱,即使那些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基本上也都进不了国际院线。中国的文艺产品为什么难以走出去?我们是否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了解国际潮流?我们考虑的问题是不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这些都需要我们艺术工作者好好思考。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