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伊迪丝·珀曼为什么竟然没有出名


来源:北京青年报

在曾担任2006年《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选》编辑的帕切特看来,你应该把珀曼的小说和约翰·厄普代克以及爱丽丝·门罗的放在一起,因为“那才是属于它们的地方”。2013年爱丽丝·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波士顿环球报》上刊载了一篇评论门罗作品的文章:《欣赏诺奖得主爱丽丝·门罗》,作者正是这位伊迪丝·珀曼。

原标题:伊迪丝·珀曼为什么竟然没有出名

在曾担任2006年《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选》编辑的帕切特看来,你应该把珀曼的小说和约翰·厄普代克以及爱丽丝·门罗的放在一起,因为“那才是属于它们的地方”。

对于在2002年以小说《美声》(Bel Canto)获得橘子奖和笔会/福克纳奖的美国小说家安·帕切特(Ann Patchett)来说,人类世界的神秘事件,除了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以及泡沫塑料何以被用来包装东西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伊迪丝·珀曼为什么竟然没有出名?

伊迪丝·珀曼是何许人?

2013年爱丽丝·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波士顿环球报》上刊载了一篇评论门罗作品的文章:《欣赏诺奖得主爱丽丝·门罗》,作者正是这位伊迪丝·珀曼。珀曼在文章中说门罗“在小说的第一页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人物,到第三页时这个人已经激发起我们的好奇心。到最后一页时,我们已经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她的小说人物生活在加拿大的小镇或乡下,是那些门罗似乎在劝我们不要搬去住的地方。”其实,这段话拿来评论珀曼自己的作品也未尝不可,虽然她笔下的人物生活得似乎更加都市化,住在波士顿、纽约,二战期间的巴黎和伦敦这些地方。在曾担任2006年《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选》编辑的帕切特看来,你应该把珀曼的小说和约翰·厄普代克以及爱丽丝·门罗的放在一起,因为“那才是属于它们的地方”。

1936年生于美国罗得岛,与爱丽丝·门罗年龄相仿的伊迪丝·珀曼至今已经发表了超过250篇短篇小说和非虚构类作品,获得过3次欧·亨利奖,作品多次入选《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选》。这样的小说家不为人所知,委实有些蹊跷。就算是2012年让她获得美国全国书评人协会奖的短篇小说集《双筒望远镜》(Binocular Vision),也是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但现在这种情形可能已经改观,珀曼最新的短篇小说集《甜瓜》(Honeydew)甫一上市,就获得了包括《出版者周刊》和《纽约时报》在内的多家媒体毫无保留的热烈好评。而且,有意思的是,这本新小说集的出版商已经变成出版J·K·罗林的《偶发空缺》的Little Brown出版社。也许,从此以后,帕切特可以把“伊迪丝·珀曼为什么没有出名”从她的神秘事件清单中划掉了吧。

在这个信息呈碎片化的时代,似乎只剩下小说界还坚持认为大的、长的东西才是美的。因为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才让短篇小说家们少有地觉得自己踩对了时代的节拍。不过,对于做过多年电脑程序员的珀曼来说,坚持写短篇小说完全是她的天性使然。她在一次采访中谈到,自身的脾性让她不会去考虑写宏大的作品,而宁愿写一些小的故事,然后在放大镜下一遍又一遍地润色。她把自己比作自己的一篇作品——《南方市场》(South Market)中的那个喜欢收集特色手工纽扣的主人公,称自己的小说就像是那些一款只有一件的纽扣,“它们倾注了纽扣工匠的心血,但纽扣工匠深知这些纽扣的命运(如果幸运的话)不过是得到寥寥数人的珍惜,而(毫无疑问的是)被大多数人忽视”。

珀曼口中所说的这些纽扣,却已经被帕切特等人赞为“国家的珍宝”。正像珀曼本人的名字提醒人们的那样,它们就像曾经失落又刚被发现的珍珠一样散发着沉静的辉光。她作品中的人物形形色色,但不论年长年幼,身处何地,疾病健康,社会地位如何,珀曼总在不远不近的距离处观察着他们那些看似平淡的生活,然后用她那细致入微的笔触和平静的口吻,向我们讲述亲情、爱情、勇气、自律、成长、死亡。在很多她的作品中,似乎都弥漫着这样的距离感、同情心和冷静,在这样的气氛中如山峦般显现的,是她不同寻常的智慧。

在与小说集同名的那篇《双筒望远镜》中,一个10岁的女孩喜欢用父亲的双筒望远镜观察邻居家的生活。邻居家住的是一对男女,女的用织毛线活和近乎洁癖般地清扫房间来消磨时间,男的则是个沉默寡言的上班族。珀曼透过小女孩双筒望远镜中的影像,让邻居家的常规家具陈设和平凡日常起居蒙上了一层有点儿诡异的色彩。在小说行将结束时,男人自杀身亡。女孩在第二天的报纸上才发现,自杀的男人原来是那个女人的儿子。女孩急忙跑到母亲那儿,说:“我还以为她是他的太太呢!”她母亲则回答说:“她也是这么以为的。”这句话让这个女孩“一下子被拉进了成年人芜杂费解的世界”。

也许,年近八旬的伊迪丝·珀曼自己也有这样一副双筒望远镜。她会时不时拿起这副望远镜,借由自己毕生的经验和智慧调整焦距,用她那糅合了欢唱与痛楚的语言,平静而优雅地向我们讲述她观察到的人生。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苗宣]

标签:伊迪丝·珀曼 双筒望远镜 作品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