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杨霞:用画笔点燃梦想


来源:凤凰网山东

春意盎然的时节,我们如约在菏泽北城的一家宾馆会面。她素面朝天,一身休闲装束,脸上漾着清纯的笑意。如果不是事先得知她有听觉障碍的话,很难看出她与常人有什么不同。和她交流也并不感到困难,因为她会看你的

一心追逐梦想

杨霞的老师王振华是一名警察,也是“齐白石三代传人”。他无论是画鸡、虾、鱼,还是画藤、荷、梅等,都形神兼备。尤其擅长画喜鹊,人称“关东喜鹊王”,在辽宁画坛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他把杨霞当成亲生女儿,对她的要求自然也异常严格。

杨霞聪明勤奋,业余时间还自学了装裱技术。王振华老师把自己和朋友的书画作品,都推荐给扬霞装裱,让学生在画画之余,又有一份额外的收入。其实,她自学装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怕自己的画被别人裱坏了。因为一幅工笔画常常需要半个月才能脱稿,装裱师有时出现闪失,半个月的工夫就白费了。所以她决定自学装裱,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手工装裱秘籍。

杨霞把老师的教诲与恩情铭记心间,虚心求教,刻苦学习,潜心参悟王道中、俞致贞、刘力士等近代工笔花鸟画大师的画风,工笔绘画揉进了大写意技法,宣纸上的牡丹艳丽而不骄奢,清高而不孤傲,那一朵朵、一丛丛、一簇簇的各色牡丹,或含苞待放,或竞相盛开,或轻盈灵动,或傲视群芳,风姿各具,繁简相宜,似锦、似绣、似印、似织,使人很容易联想起南宋画家李唐的那首诗:“雪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法国画家米勒说过:“生活是悲苦的,可是我决不忽视春天。”生活的磨难没有让米勒沉沦,相反,他的画深情饱满,圣洁安详。不知何时,杨霞喜欢上了米勒。她每每用米勒砥砺自己,把所有的过往,欢乐和悲伤都当成沉甸甸的收获,一步一个脚印地追逐自己的梦想。2009年,她的作品《姚黄牡丹图》,入选辽宁省政协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画展,引起省内多家媒体的关注。这一年,她还参加了第七届中韩文化交流活动,参展作品广受好评。2011年,她的工笔作品《鸿运当头》被印制在“辽宁书画艺术”台历上。前不久,她历时三载创作的《工笔牡丹百尺图卷》正式脱稿,在省内引起不小的轰动。有媒体盛赞“她将自己的智慧和情愫化作五彩画笔,挥洒在众香国里的每一片花瓣之上,每一枝一叶之上。她为中国花鸟画坛增添了一片新绿,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正能量。”尽管人们没能亲眼目睹百尺长卷的真容,但从媒体的报道中已然感受到了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杨霞 梦想 牡丹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