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马岭岗镇穆李村生态旅游“破冰”前行


来源:中国菏泽网

菏泽城区西南6公里,穆李村北依万福河,东临中华路,位置优越。如今的穆李村,2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800亩观光采摘园、100亩休闲垂钓中心、100亩百果园相连,20户星级农家乐配套服务。

原标题:乡愁如墨入画炊烟袅袅升起

——牡丹区马岭岗镇穆李村生态旅游“破冰”前行

菏泽城区西南6公里,穆李村北依万福河,东临中华路,位置优越。踏进古朴典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茅草门楼,青竹篱笆,芳香果园……一系列的“原生态”元素勾勒出一幅“世外桃源”的迷人画卷。这就是山东省首批“宜居村庄”——牡丹区马岭岗镇穆李村。

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的旅游概念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乡村旅游”也成为更多旅游者选择的项目。2007年,该村在全市率先启动乡村生态旅游,经过7年的探索发展,穆李村成为鲁西南一张亮丽的生态旅游名片。记者行走在穆李村,感受它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和淡淡乡愁,探索这里的乡村生态旅游如何“破冰”前行。

一方乡愁如墨

乡愁,是对故乡的眷恋,对故乡文化的深深记忆。这个1700余人的村庄,从事面塑制作的艺人达400余人,被誉为“中国面塑第一村”。600多年历史的面塑艺术源远流长,如今老手艺有了新定位,2012年,穆绪建给自己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商标:面人穆,成为我市唯一有注册商标的面塑艺人。

“穆李村是面塑文化的发源地,这辈子就靠这门手艺过了,在外打拼时在人家景点上卖点面塑讨生活,现在家里乡村游发展火热,游客众多,为啥不回来干?”穆绪建是土生土长的穆李村人,53岁的他在外打拼了20多年,今年3月回到家乡,在村里民俗文化街上建起自己的工作室。 天气转凉,穆李村的游人渐渐稀少,穆绪建这才有时间教徒弟手艺。“在网上看到‘曹州面人’的魅力,想着来这里学习一门手艺,回去后靠这个吃饭。”浙江宁波的李普平告诉记者。为了学习面塑手艺,他已经在穆李村住了半个多月了。

村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样吸引了在大城市的酒店当了20年厨师长的郝永顺,两年前回村开起一家农家乐饭店,“穆李村地理位置好,一年四季游客不断,旺季一天有近百人,回头客很多,一年收入7、8万元,回来自己干饭店不少挣。”一脸憨厚的郝永顺谈及自己的生意喜色难掩。

如今的穆李村,2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800亩观光采摘园、100亩休闲垂钓中心、100亩百果园相连,20户星级农家乐配套服务。面塑艺术馆、智能日光温室大棚每天吸引着众多游客的脚步。

巧借东风起航

越乡土、越时尚的生态旅游,让更多城里人来到这享受乡村的丰硕与静怡,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成为一种旅游商品,穆李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源远流长的面塑文化,让穆李村找到了发展的商机。

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全国旅游宣传的主题确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在全国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2007年9月17日,穆李村抓住这一机遇,乘势启动乡村生态旅游,穆李村突出乡土特色,着力打造“春有花、秋有果、冬有绿,花果环抱”的亮丽景象,具备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环境和条件,开启了我市乡村生态旅游先河。

当时,穆李村组织农民对当时占地200亩的无公害蔬菜和400亩的观光采摘园整修一新,新建了100余亩的休闲垂钓中心,建成农村特色的农家乐饭庄,建立面塑纪念馆。开发出垂钓、采摘、面塑、农家乐、跑马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项目,千余亩的绿色瓜果、无公害蔬菜供游客随意采摘。从单一的苹果采摘,到集观光体验、采摘休闲、面塑欣赏、餐饮住宿一体的综合生态观光旅游,穆李村以“生态、民俗、新村”为特色,打造“穆李文化品牌”通过对本村自然资源、交通、传统民风以及传统经营产品的挖掘、整理,物尽其用,让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逐步形成了集生产性、观赏性、娱乐性、休闲性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和旅游胜地。

今年“十一”黄金周,穆李村日客流量达到5万人,除了乡村生态旅游的火爆,还举办了2014菏泽市首届“穆李乡村旅游采摘节暨美食文化节”,白天有美食和游乐设施,晚上有表演。自启动乡村生态旅游以来,到穆李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年接待游客20万余万人。

来这里的城里人说,来到穆李感到儿时的乡村景象并未远去,浓浓的乡愁还在。

炊烟袅袅升起

村里的苹果卖得比城里还贵,凭啥?65岁的李芳贵告诉记者。“家里几亩苹果卖得一个不剩,要不也给你拿个尝尝鲜。”11月20日下午见到记者时,朴实的果农说道。果园苹果7月份成熟之时,游客开始大量涌入,一直到现在树枝上的果子一个不剩。尽管价格比城里的还贵,但游客喜欢。“今年价格稍便宜,一斤3块,一亩地收入3万多。”李芳贵告诉记者,“以前没有游客那会儿,都是俺瞪着三轮车到城里卖,一斤5毛钱,产量还不多。”

生态旅游红红火火,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儿子、媳妇都在城里打工,孙子和家里3亩果园都就交给了我,人多的时候,一天能卖上千斤苹果。”李素珍说。带着孙子看果园的她,挣的钱比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和儿媳还要多。

城郊的穆李村,拂去了城市的喧闹与繁华,尽显乡村的丰硕、静怡与清新。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和休闲农业的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市场空间和商机进一步增大。尤其是特色农家饭、淳朴民风、生态采摘等乡村旅游,成为颇具吸引力的短途游项目。乡村特色游发展的核心就是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2013年,村里人均纯收入1.3万元,其中旅游业收入增收3000元。

搭上灶、架上锅,拾满柴、生上火,厨房立马炊烟袅袅。乡村生态旅游,如何把炊烟“卖”出去,是村委会一班人思考的问题。乡村生态游“玩”的不只是环境,未来更要重文化体验,改善硬件,跟上软件,发展才能驶进快车道。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村里举办了文化节、采摘节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和放大乡村旅游的影响力。

今年初,市旅游局牵线,北京大美城乡规划设计院为穆李村的未来作了详细地规划:还原乡村生活原貌,再现村落生态文明。

“这几本规划图价值几十万啊。”村党支部书记李建林从档案柜里拿出乡村规划图本,向记者介绍着“宜居村庄”今后的发展。从现在到2025年,投资上亿元,逐步提升、分步实施,打造一个4A级生态景区。

离开城市的喧嚣、都市的忙碌,踏入静谧的果园、生态的乡村。行走在绿荫树下、穿梭于林果之间,尝百姓菜、住农家屋,体验着最本色的乡土风情。如今的穆李村,乡愁如墨引人入画,游人如织蜂拥而至,带动了魅力菏泽、生态穆李的蓬勃发展,助力我市生态旅游样板村“破冰”前行。 记者潘耀东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穆李村 乡村生态 乡愁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