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评论:依赖房地产强拉经济的时代渐行渐远


来源:北京青年报

每年的九月和十月都是商品房销售的高峰月份,因此楼市有“金九银十”之说。今年以来,房地产销售和房地产投资开始逐月下滑,虽说每月环比下滑幅度都不大,某些月份甚至可忽略不计,但下滑态势一直持续至今。

原标题:评论:依赖房地产强拉经济的时代渐行渐远

每年的九月和十月都是商品房销售的高峰月份,因此楼市有“金九银十”之说。今年注定是个例外,“金九”行将过去,楼市一点没旺;“银十”即将来临,但市场依然眉头紧锁。

今年以来,房地产销售和房地产投资开始逐月下滑,虽说每月环比下滑幅度都不大,某些月份甚至可忽略不计,但下滑态势一直持续至今。

有人说这很不正常,也有人说这很正常。有人难以承受这样的下滑,有人则强调这样的下滑只要不发展成“大跌”就完全可以承受。有人警告,再这么下去会拖累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有人则不以为然,因为透过国家统计局的官方统计,多数经济运行指标的实际增幅,都在国家全年经济增长7%-7.5%的调控区间以上。

对房价走势,眼下最淡定的要数刚性购买者,焦急上火的是手头积压房源过多、面临资金回笼压力的开发商,而最沉不住气的则是商品房积压量过大城市的地方政府。于是,从今年初到上月底,前四年间先后被纳入限购名录的城市中,有九成半的城市已取消或变相取消限购。截止到本周,据说全国只有5个城市仍未取消限购。

然而,伴随一波又一波水分极高的炒作性报道,所有已取消限购的城市,没听说有其中哪个城市因取消了限购,重新吸引到曾经风光无限的“温州炒房团”卷土重来。甚至连正常的刚需也并未因房价的小幅回调而出现一波“井喷”式的购房潮。相反有一则消息却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在上海,从2012年初至今年8月,短短的两年8个月中,各类保障房的申请门槛已连续四次下调。不只是上海,全国大多数城市,连续下调保障房申请门槛已呈共有现象。而少数保障房工程做得比较好的城市,已由过去的“人等房”转变为如今的“房等人”,这些都在无言地印证中低端刚需的释放渠道正变得越来越宽畅。请注意,这才是持续已四年的楼市调控最有效的实招。

还有一则令房地产中介们不爽,令开发商们心里发毛,令地方政府颇感沮丧的消息发布于本周,那就是国务院督察组对部分年度保障房建设进展缓慢的省份,发出了限期开工的问责警告。这则消息看似与房地产无干,实乃对楼市走势大有关联。一个简朴的认知逻辑是,每年实际投放的保障房数量越大,商品房销售突然暴增的可能性越小。这则消息还释放出另一个信号:中央政府对保障“住房民生”的政治意志丝毫不曾动摇!

一招不成、再使一招——眼瞅着取消限购已不灵验,又瞅着“金九”已然泡汤,不甘心的开发商和房地产中介开始雇佣“房地产媒体”和“房地产评论家”集体炒作取消限贷。因为对“银十”仍心存幻想,从本月下旬起,各类经不住细细推敲的“某某城市已取消限贷”甚至“四大行酝酿取消限贷”的消息开始满天飞舞。

说这些消息全是假的那倒未必,因为掌控各类“地方银行”的地方政府确有强令其取消限贷的能量,问题是“地方银行”可动用信贷资源不足全国信贷总资源的10%,就算能把已投放于地方实体经济的信贷强行收回来(事实上根本做不到),然后全部用于按揭放贷,要想重新掀起一波炒房的虚假繁荣也系杯水车薪。

反过来,若说这些消息全是真的无疑更显荒唐。“地方银行”心有余而力不足,“四大行”只听中央的,地方政府压根指挥不了。伴随中央有保有弃、有扶有压的宏调政策越来越有力地实施,同为中长期信贷,优质的实体经济项目、新兴产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越来越多,向这些优质项目放贷,不但风险远低于购房按揭放贷,贷款利息反而更高,最终收回放贷本金亦更有保障。

总之,依赖房地产强拉经济增长的时代已渐行渐远。未来一段日子,出于稳定市场预期和平抚部分市场群体情绪之需要——以减少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继续巩固成型之干扰,不排除央行会出台一个装点门面式的、有条件放松限贷的操作指南之类,供各大银行参照执行。不过,是否放松限贷是一回事,大银行是否坚决执行又是一回事。何以如此?须知,今年开春至初夏由发改委集中放行的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投资大项目,经过前期的招投标和施工准备已陆续开建,今年四季度更将掀起一波持续的集中开工潮,这笔巨大投资一旦进入市场后,完成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毫无疑问保险系数更高,何苦为了脸面强拉楼市制造新的增长“泡沫”呢?(鲁宁)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房地产中介 房价走势 房地产销售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