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端午情思


来源:凤凰网山东

这是一个透着人情味和文化气息的节日,尽管没有春节的喧闹,也没有中秋的浪漫,但我喜欢这个节日。尤其是家乡那简单的风俗让我感到一种自我的快乐。那些端午的美好回忆,丝丝缕缕的撞击着我的心门,融合成一股亲情的

这是一个透着人情味和文化气息的节日,尽管没有春节的喧闹,也没有中秋的浪漫,但我喜欢这个节日。尤其是家乡那简单的风俗让我感到一种自我的快乐。那些端午的美好回忆,丝丝缕缕的撞击着我的心门,融合成一股亲情的激流,穿过时间与空间的桥梁,飘向遥远的童年……   

童年的我生活在大西北,那里不产水稻,更没有芦苇,所以也没有粽子可吃,但有甜醅可吃。甜醅,是西北地区的一种传统甜食。多以玉麦(即莜麦)、青稞之类为原料。有句顺口溜这样说:“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两碗能开胃,三碗四碗顶顿饭”。   

儿时,母亲在端午节的前3天就开始忙活了,她先将莜麦掺小麦簸净,清水洗去杂质,入锅煮熟,沥出凉冷,加入甜醅曲和匀,装进坛中密封,保持恒温发酵,等到端午节时我往往迫不及待,第一个开坛,一股醇香、清凉、甘甜味道扑鼻而来。一家人围炕而坐,每人吃上一碗,清心提神,倦意殆尽。   

在老家,一进入五月,便有了浓浓的节日味,山坡上香柳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大人开始张罗着给孩子做香包,割花线,买薰黄,煮甜醅。记得那时在家,每逢过端午,家家户户门上插了香柳,就连灶房的厨子上都插着香柳,屋里点着了香,算是对灶君娘娘的敬奉。就在端午前一天晚上,母亲看着自己的儿女熟睡以后,便悄悄的在手腕、脚碗上帮上花线。然后在鼻孔和耳眼处抹上一种叫熏黄的药粉,说这是为了防蛇缠身,怕毛虫钻进鼻孔和耳朵,然后在孩子的衣服上撒上香草粉,挂上母亲亲手用布做的香包,以保自己的孩子这一年平安无事。印象最深的,是早上一觉醒来,发现手上、脚上都拴上了五彩丝线,问妈妈,妈妈神秘的说,是神仙娘娘看着你睡着的时候给拴上的。我信以为真,于是生出许多幻想,想象一个穿着古代服饰的美丽女神仙,衣袂飘飘,从天而降,用手一指,我的腕上便出现了五彩丝线。只是还有一些纳闷,神仙娘娘怎么总是在我睡着的时候才来呢?   

后来,渐渐长大,知道世上并没有什么神仙,有一年妈妈给我拴线的时候,我突然醒来,才明白原来幻想了无数遍的神仙娘娘就是我的妈妈!所以,我对这个节日有着特殊的感情。而对于母亲亲手做的香包我更爱不释手,香包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有十二生肖样的,还有各种花样,那是我最喜欢带上母亲为我做的大香包跟大伙去比美。端午过后好几天,我还不愿意摘下那挂在胸前的香包,即使是摘下了也不愿意抛弃,慎重的将那一串串香包挂在自己的案头,让它永远散发着浓浓的香味。     

除此之外,在北方还有在端午节的清晨去拔艾的习惯,每逢端午,父亲总要出去到野地里采一些艾子回来挂在屋檐下,还要收集一些叶子上的露水让我们擦眼睛,据说可以让眼睛明亮。端午这天的艾草气味格外芬芳,既能驱蚊又能治病。每到这一天,我都会到野外拔艾草。去继承和延续这个风俗,或者说是去找寻一份祝福。因为,依照我们这里的习俗人们会把拔回的新鲜艾草放置在自家的门头,而且大人会趁孩子们熟睡之际,把一截最嫩的艾草夹在他们的耳后。以此来为孩子祈福,愿孩子一生平安幸福!     

如今我生活在城里,每到端午节来临时,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粽子都会早早摆上柜台,但是,却怎么也吃不出家里甜醅的那种香味。多年在外漂泊的生活使我明白,端午这样那样的传统习俗只不过是母亲为儿女倾注爱心的一个理由。已有多年没有回老家过端午了,但我似乎依旧能看到母亲过节时的欣慰与笑容,心里充满歉疚!相隔千里,一顿简单的聚餐,竟成了一次奢望,而我却总是在忙忙碌碌中忽视了父母的需求。真该检讨一下自己了,抽出一点时间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这应该是尽孝最好的方式吧。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端午 情思 母亲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