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被贴“拓荒者”、“理想者”标签
2014年04月21日 16:54
来源:新京报人才
俞敏洪投资耿丹学院,一度被贴上“拓荒者”、“理想者”的标签。 新京报记者王远征摄 原标题:耿丹学院,俞敏洪的“独立宣言” 近日,有媒体报道,26号令5年“孵化期”满时,全国315所独立学院中只
“独立”并不容易
2013年,一直想办大学的俞敏洪接手耿丹时,正赶上独立学院“转设”的节点。
所谓“转设”指的是2008年2月,教育部出台《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俗称26号令),为独立学院规范发展制定了路线图:独立学院在5年过渡期内必须资产过户,必须引入民间资本,通过依靠自身努力来面对市场竞争。
对于大多数独立学院而言,独立之路却颇为艰难。
在不少独立学院的办学者看来,教育部26号令设置了很多准入门槛与法律责任,但其具体的规定与做法脱离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仅“不少于500亩的国有土地”这一条就让很多独立学院的“转设”之路止步不前。
这也是俞敏洪目前还没解决的难题,“耿丹学院只有400多亩地,但独立大学要求人均一分地,400多亩地只能容纳4000多个学生,我们已经有6000个学生了,那我怎么办?生均面积与教学质量有必然联系吗?我能理解教育部的规定是基于好的出发点,但的确不符合目前实际情况。”俞敏洪语气中透着无奈。
这并不是俞敏洪一人的苦恼,仅就北京的5所独立学院,目前还没有哪所学院能满足这一条件。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院长李杰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院长而言,不要说500亩土地,有1000亩土地更好,可投资方就不一定同意。何况国外一些知名大学都没有达到500亩土地面积。”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一直关注独立学院的问题。在熊丙奇看来,对于已经实现独立法人、财务、证书、校园、师资的独立学院,全部独立办学,不要再纠结其办学指标,“道理很简单,如果其办学条件不具备,那么这些学校现在办学也存在问题,那么,为何独立有问题,不独立就没问题?这是什么逻辑?”
“独立”后的挑战
“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独立学院,借着母体学校的牌子,曾经历过一段快速发展期,被认为是对缓解高等教育资源紧张,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独立学院自诞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焦点之一是考生以二本或三本的分数进入独立学院学习,四年毕业之后却可获得一本学校(独立学院的举办者)的毕业证书,有的高校还曾因此闹出“文凭门”事件。
摘去公办高校招牌,不再发“母体学校”学位证书,而改发独立学院学位证书之后,独立学院势必面临生源减少、声誉下降、就业受挫等挑战。目前业已出现的情况是,随着高考报名数持续下降,一些安排在第三批招生的独立学院,已难以招满学生。在整个民办高校衰退、收缩的大环境下投资耿丹学院,俞敏洪一度被贴上“拓荒者”、“理想者”的标签。
“民间对于民办大学的信心和认同不可能由任何人单个完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我知道什么需要耐心等待,哪些可以尽快推进”,在俞敏洪对耿丹学院的发展规划中包含了这些步骤,“首先,当然是要脱离大学的附属;第二,设置的专业要符合未来发展方向,能使学生既能够学到思想,培养人格,又兼顾工作所需的实用技能;第三,通过更好的待遇,吸引更好的老师。第四,请真正懂大学的人,进行长久的管理。”
俞敏洪坦言,“所有这一切,可能都不是两年、三年能够完成的,五年基本能够奠定学校发展的基础,十年稍微有点苗头,二十年让大家认可这所学校是民办大学中间最好的,那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