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耿宝昌:瓷彩人生乐陶陶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与耿宝昌先生交往已有二十载,他为人正直和善,在瓷器鉴定上识见高卓,令我很是钦慕。耿宝昌,1922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束鹿,文物鉴定专家,担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等。

原标题:瓷彩人生乐陶陶(足音)

与耿宝昌先生交往已有二十载,他为人正直和善,在瓷器鉴定上识见高卓,令我很是钦慕。阳光灿烂、树染金黄的日子,我在京郊万寿山麓的画室,迎来了93岁的耿宝昌。

他鹤发童颜,身形挺拔,精气神十足。我们谈话间,我以毛笔为他作写真画像。他气定神闲地端坐着,时而品茗饮茶,时而回答我的儿女请教的问题,思路敏捷,言谈优雅。

耿宝昌14岁拜孙瀛洲先生为师,10年后在北京琉璃厂开古玩铺“振华斋”。时值战乱,他却期待着振兴中华文化,干出一番事业。1956年,故宫博物院向社会广泛招募文物行业人才,耿宝昌从此进入故宫工作。故宫藏有36万件瓷器,几乎都经过他的眼和手。

说起耿宝昌与古陶瓷的缘分有两件事情。一是,他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几十年里,为国家鉴定了不计其数的一级文物。1994年耿宝昌从香港的拍卖会上以110万人民币拍回了一个成化罐。历史上素有“成化无大器”一说,这个通高31厘米、口径17厘米的成化罐则是现存少有的大器物。目前全世界只有4只,故宫的这个是唯一带盖的、最完整的成化罐。

二是,2007年底中国水下考古“南海1号”打捞工程完工,沉睡在海底800余年的宋代古船历经20个年头,终于陈列在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南海1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研究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耿宝昌是这项震惊国内外考古界工程的幕后推动者。

1986年4月,英国人迈克·哈彻将23.9万件在我国南海打捞沉船获得的文物送到阿姆斯特丹嘉士德中国文物专场拍卖。中国驻荷兰使馆工作人员急电国内,国家文物局派出耿宝昌和另一名专家,携3万美金迅速赶往阿姆斯特丹。拍卖现场大都是各国亿万富翁,中国人出现在这个领域还前所未有,结果被安排坐在第一排。拍卖开始,富豪们举牌出口就是加价十倍,而耿宝昌二人囊中羞涩,望着近在咫尺的国宝,心如刀绞。回国以后,他们撰写报告建议加强水上考古,后来便催生了“南海1号”工程。

耿宝昌是文博界名副其实的大家,致力于中国古陶瓷及其他工艺品的研究,已发表大量研究论文及论著,特别是《明清瓷器鉴定》一书,资料翔实,观点独到,在国内外产生极大影响,成为学习古陶鉴定必读的一部权威著作,已多次再版。2014年6月耿宝昌被英国东方陶瓷学会授予“希尔金奖”。这个奖项的获得者均为世界上研究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艺术的重要人物。

身为文物鉴定大师,耿宝昌却谦虚得像个小学生。他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他的家里没摆一件藏品,到处堆着一米多高的书籍,只留下走路的一条窄道儿。他博学多闻,50多年前发生在收藏界或博物界的一些趣闻轶事,仍能娓娓道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称赞他为“活字典”。九十有三的耿宝昌,至今仍坚持到故宫南三所办公室处理案头工作,同时“与年轻人谈谈,学点新的知识”。他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古陶瓷鉴定方面的人才,他们遍布国内外,其中不少已是古陶瓷研究领域的带头人和领军人物。

耿宝昌认为鉴定古陶瓷生涯是一种“文化享受”。据说故宫养心殿之名取自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耿宝昌淡泊名利,严于律己,于无欲中有所追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半个多世纪里,他阅宝无数,曾把自己数十件瓷品、铜器捐给故宫,他也从不接私活搞鉴定,人称“中国文博收藏界的楷模”。这正是耿宝昌的成功之路、长寿之道。

聊着画着,两个小时过去了,我请耿宝昌在完成的画像上题字,他悬腕挥毫,在一幅画像上题写:“陶瓷深如海,精彩伴人生”,又在另一幅画像上题道:“瓷彩人生乐陶陶”。

耿宝昌,1922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束鹿,文物鉴定专家,担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等。

《 人民日报》( 2015年01月08日24 版)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耿宝昌 1986年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