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万里:公务车社会化 自主发展的新机遇


来源:新华汽车

11月5日,新华网首届公务车论坛在北京汽车博物馆隆重召开。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核心,建设强大的中国汽车工业是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的保证,汽车产业是民族振兴的重要的标志,充分提供消费者满意的汽车产品是人民幸福的必要条件。我们要抓住公务车社会化的契机,为中国品牌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原标题:李万里:公务车社会化——自主发展的新机遇

新华网北京11月5日电(记者姜俊吉) 11月5日,新华网首届公务车论坛在北京汽车博物馆隆重召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万里在论坛上分析了中国品牌目前的发展状况,认为自主品牌发展迅速已具备集成创新能力,也已经具备做大做强的五个必要条件。在他看来,要以公务车社会化为契机,为中国品牌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以下是其发言主要内容:

世界主要国家公务车采购青睐本国品牌

公务车制度的改革”已经是多年的话题了,最近两三年来,改革措施开始紧锣密鼓地出台。2011年,工信 部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了相关标准;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条例》;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启动了公务车改革的进程;今年7月,中办和国办又发布了指导意见……这一系列的文件给我们指明了公务用车改革的指导方向、制度的框架和采购的原则,并提出了改革进程的时间表。

资料图

李万里介绍说,纵观美国、欧洲和日本,公务用车制度已经日益完善。美国联邦政府公务用车制度的主要特点是集中采购和租赁服务,其中以租赁方式为主。政府公务用车使用专门的牌照,以便于公车公用。近年来,基本上都是美国三大公司的产品中标,政府采购整个比市场价格要低20%到30%。在2009年到2010年的财政年度里面,美国联邦政府共采购了14万辆公务车,2008年所占的比例是不到1%。欧盟的一些相关的法规也明确规定,在采购的方面,第三国产的品牌的比例不能超过50%,超过了可以拒绝其投标,在这个域内,投资者价格,比域外投标者价格高3%以内是可以优先中标的。法国政府十分关注环境问题,对政府官员使用的15万辆的高档的公务车在更换的时期都明确规定,要改为小排量的环保型的汽车,个人使用的公务车的发动机的排量不得超过1.4L,德国政府在采购的方面没有明确的要求用国产化的汽车作为公务车的选择。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规定不准购买欧盟以外生产的车辆。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政府拥有的租赁的公务车辆大概39万辆,几乎全部的公务车都是日本的品牌,日本政府于2000年颁布了绿色采购法,要求公务车采购必须是节能环保的车,从采购来看,基本上都是日本品牌。

据统计,在我国每年公务车采购的比例占乘用车的比例不是很高。就以采购量最大的奥迪车为例,奥迪车里面的公务车所占的比例,比较高的占到7%左右,其他车型应该低于这个比例。从我们国家的规定和欧、美、日的情况来看,公务用车的使用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个是以国内和域内的品牌优先,是公务车采购的主流;第二,新能源汽车是采购当中要作为一个导向的方向,这是非常明确的,采购的比例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从我们汽车制造业的角度来探讨公务用车社会化发展的新机遇,今天的这个主题,就不能不关注中国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状况和趋势。

自主品牌发展迅速已具备集成创新能力

从我们自己的中国品牌发展状况来看,60年以来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然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这个变化速度更快。有几个指标:

第一,虽然说大家讨论中国品牌在整个市场的份额不是太足,但是我们做了一个计算,中国品牌在中国每年销售的分量里面,应该是一半以上。去年2000万辆的汽车里面,有1100万是中国品牌,当然商用车的比例比较高,达到95%,卡车基本上都是我们自己的,乘用车的比例占到40%左右。这种情况而且是在市场充分开放的条件下,我们能够取得一个基本上坚守半壁江山的局面。

第二,我们从2005年起,中国的汽车产销出口成为一个净出口国,2012年的时候,我们出口量已经首次突破100万辆,轿车的出口比例从6.9%提高到14.8%,一个是数量增加,一个是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这些出口,显然都是中国品牌的产品。

第三,大家说中国汽车工业仍然处在一个非常分散的状况,但是据目前的统计,在汽车行业的生产集中度显著地提高,前十家企业的集中度,前几个月达到了90%,我估计现在在90%以上的水平了。

第四,衡量汽车产业在全世界地位的比较,还有一个数据,以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排名,我们目前到2013年,中国企业在这里面已经进入了7家企业,其中吉利是一个完全的中国品牌。

第五,中国品牌的自主开发的能力逐渐加强,进一步加强的过程,应该说我们的整车开发已经学会了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前些时候有一篇评论,讲一个我们很有志气的民营企业在开发发动机的时候,发动机所有的外配件都是全世界最顶尖的产品组成,没有很好地提携中国的零部件,但是我觉得这件事情本身实际上反映的还是,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的整车企业的开发能力已经达到了能够以全球来配置资源。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可以说中国的品牌,应该说至少是已经从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这样一个最初的阶段,达到了集成创新的能力。个别品牌,比如说观致这样一个产品的定义,已经具有了原始的雏形。

当然零部件企业的情况,有人说更糟,李万里觉得可能比预计的要好一些,零部件50%已经自备了,并且具有持续改进升级的能力。企业从逆向开发已经到了正向发展的阶段,整个产品体系初步形成,产业完整性也逐渐形成,业界和媒体对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几个月下降忧心忡忡。深入分析中国品牌的市场表现不如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市场边际的增量减少,欧美日百年老店和我们不足20年的中国品牌的差异开始减弱,在市场开始从疾速扩张到减速扩张,甚至有些收缩的情况下,中国品牌在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也不足为奇。

另一方面,中国品牌产销下降的同时,我们发现很多企业的实际的销售收入却在稳步上升,当时很奇怪,后来一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由于大宗原材料价格的上升,成本压力变成了利润;第二,由于产品结构的调整,由于单车售价的提高,形成了,虽然占有率逐渐下降,但是整个经济效益水平是在逐渐上升的。长安、吉利、江淮等等都是如此。因此,我们仍然坚信,要摒弃浮躁,要甘心寂寞20年,每五年一小变,经十年有大的变化。

最初,我们国产化的时候,只有两三辆非常可怜的产品,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我们的情况不容小视。中国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地位不可动摇。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前景失去信心。中国品牌做大做强已具备五个必要条件

另外有没有可能做大做强呢?从必要条件上,我们已经非常具备这个条件了,我们有5个必备条件:第一,中国汽车产业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上少有的能够持续长期发展的少数国家之一的国度上发展起来的,能够持续维持长期的发展的国家并不多,四个五个左右。第二,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潜在市场。有人说,以内需就可以支撑一个企业的发展的国家,全世界只有两个——中国和美国。第三,中国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全面制造业系统和规模的也是少数的国家之一,这个也是美德日中四个或者五个国家。第四,我们现在的发展进程和状态,全世界认为都应该把中国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城市化,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和美国的再工业化的进程要看成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第五,更有必要的条件,全世界的汽车产业在130年的过程当中,经历过四次重大的变化,四次区域性的变化,四次产业的结构形式和生产状态的重大变化。从欧洲到美国,从美国到日本韩国,再从日本韩国再到新兴的市场,前三次的转移过程当中,出现了一批强大的国家和一批强大的汽车公司。这一次在第四次向新兴国家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也看了一下,这些新兴的国家里面,中国是最有希望出现强大的汽车公司的国家之一或者是唯一的。

以公务车改革为契机,创造新机遇

但是从大到强,我们觉得充分地条件还不具备,从特斯拉的表现来看,我们列出了特斯拉七八个特征,我们和他比较,我们最大的不足大概有三条:一是社会的创新条件;第二,现代的社会化制度;第三,政府的有效管理。这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的方向。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核心,建设强大的中国汽车工业是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的保证,汽车产业是民族振兴的重要的标志,充分提供消费者满意的汽车产品是人民幸福的必要条件。我们要抓住公务车社会化的契机,为中国品牌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公务车改革 社会化发展 自主品牌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