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公益]专家:读《政府工作报告》看公益前景


来源:凤凰公益

公益事业一定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开展工作,才能有现实的社会作用和长久的生命力。李克强总理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就经济社会发展对过去一年进行了回顾并就2014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尽管通篇没有突出

公益事业一定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开展工作,才能有现实的社会作用和长久的生命力。李克强总理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就经济社会发展对过去一年进行了回顾并就2014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尽管通篇没有突出讲到公益事业,但公益事业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却尽在其中。仅就如下十个方面作一解读,可能挂一漏万,只想抛砖引玉,误读在所难免,一家之言而已。

一、“自然灾害频发”

减灾救灾从来就是公益事业的用武之地,自然灾害频发不可抗拒,公益事业在防灾、救灾、灾后重建中作用不可低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客观上展示了我国公益事业的水平,提高了公益组织的能力,磨合了公益组织同社会、政府等各个方面关系,加快了公益组织救灾体制机制的形成,积蓄了公益组织的力量,促进了公益事业的发展和成熟。在自然灾害面前,公益事业方兴未艾,公益组织大显身手。

二“社会政策要托底”

社会政策包括社会保障政策、社会救助政策、社会管理政策等各方面。社会保障有缺口,社会力量可介入,公益事业有空间;社会救助有不足,民间补充很重要,公益事业有舞台;社会管理多方位,综合治理是根本,公益组织要参与。不论是政策制定还是执行,不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离不开公益。

三“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农民工就业和职业培训,尽管是政府的责任,但政府已不堪重负,不能完全依赖政府。全社会都应关注此事。不论是公益性扩大就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还是非盈利半盈利少盈利的职业培训都十分重要。农民工人群巨大,就业压力巨大,公益需求巨大。

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薄弱学校自是公益的领域,教育薄弱环节同样也是。农村学校校舍解决了,还有宿舍,学生宿舍解决了,还有教师周转用房,音体美教学用具器材奇缺,课桌椅急需更新等等问题,既有现实性困难,也有发展性困难,都需要社会伸出援助之手。

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短缺已不是一朝一夕,也不可能通过一朝一夕就能解决。条件艰苦留人很难。但总不能不解决。胡耀邦同志担任总书记时搞了“讲师团”,好像也有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没有坚持下去。但留不住教师的地方总需要教师,留不住不等于流不动。是否可以通过政策行为支持志愿者支教,通过法律手段要求大学毕业生必须到农村地区任教一年,这样就能通过流动的办法解决留住难的问题,教师短缺问题。

五、“要促进信息消费”

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已开始把促进信息消费作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除却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投入、各级政府投入,在农村、在贫困地区,终端消费人群甚或连配置电脑、手机等的能力都没有,政府也肯定做不到一次性全覆盖,一定会有差异化、会有先有后,这一过程有多久,公益关怀就有多久,甚至更久。

六、“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既是现实问题,也将成为未来几代人的问题。现在不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必将成为民族的病痛。而这一问题是政府承包不了的,必须通过全社会参与才能有所改善,公益关怀必不可少。妇女、老人、空心村问题尽管也是社会问题,也需要社会的救助帮助,社会工作大有可为,但远没有留守儿童问题急迫、深刻,刻不容缓。

七、“改造农村危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高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和职业病、地方病防治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些年来通过希望工程等关于教育的公益项目的实施,大大促进和带动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但恰恰是涉及基本生存的农村危房问题,饮水安全问题,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问题,没有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校舍重要但农民危房更是可怕,温饱重要但卫生安全更是关键。帮助农民有个安全的家,帮助农民有个健康的身体,是生存权的需要,是全社会的责任。

八、“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在某种意义上讲,污染比贫困更为凶猛。战胜污染必须全民皆兵。公益组织不可能替代政府职能完成这一“天字号”工程,但公益组织的奔走呼号、率先垂范、社会倡导至关重要。节能减排低耗要人人做起。不论是什么性质的公益组织,在向污染宣战这一点上,目标是一致的,义务是当然的。可以考虑建立“公益组织生态文明建设联盟”,向污染展开围剿,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九、“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民族问题多被当作政治问题看待,多被当作政府事务看待。其实不然,民族问题体现出来也是社会问题。促进民族融合,民间的作用有时不亚于政府的作用。“丝绸之路”是政府推动的,却是人民建设起来的。民族问题一向敏感,这就使公益组织望而却步。不论是扶贫济困、还是文化融通,公益组织在支持少数民族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上都可大有作为,也大有“四两拨千斤”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

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由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打造阳光财政”

这几点尽管不是对公益事业说的,却能为公益事业所用。公益事业需要深化改革,去行政化、官本位,改管理体制机制、部门区域垄断,建理论体系、人才队伍,适应社会需求,着眼长远发展,在改革中前行,向改革要红利。既然企业能先证后照,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公益组织的门槛就应更低,政策环境就应更宽松。这些改革改善也要靠公益组织自己积极努力,呼吁争取,自强不息。当然,政府要“打造阳光财政”,视公信力为生命的公益组织更应“打造透明财务”了。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李静静]

标签:公益 政府 专家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