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小产权房痼疾难去 查处违规费成了买路钱


来源:华夏时报

人参与 评论

如今,深圳沙井万丰社区的“黑帮”没了,但遗留的问题却远未结束。 《华夏时报》记者连日调查发现,在位于深圳宝安区的沙井街道附近,上百栋小产权房因黑势力落网而成为烂尾楼,这些烂尾楼大部分主体已经建成,有

蹊跷的查违费

成片的小产权房烂尾楼,让村民不禁为之叹息的同时,记者调查发现,仍有一些违法建筑正在悄然拔地而起。

尽管是白天,但位于万丰村鸿荣源禧园商品房旁边的几栋违法建筑仍在明目张胆地进行施工,万丰派出所东侧一个叫“中泰国际”的楼盘一度被执法队查封,但如今正在加紧施工中。而在沙井街道平均每个村里,都有两三个在建的小产权房新楼盘。

沙井查违办上述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因执法机构人员有限,违法建筑查处难度很大,“在这边查处时,那边又在抢建,我们负责外勤的人员总共只有40多人,而整个沙井街道有29个社区,分四个片区。开发商就会在执法间隙,比如晚上抢建,因为夜间执法一个片区只有3个人。”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宝安大道边一片占地35.5万平米的地块,在未获得审批的情况下,经营者还在一边平整土地大建商铺,一边宣称已“疏通关系”,以此诱导商户放心入驻。

新桥村一统建楼村民曾先生也告诉本报记者,该统建楼光查违费就花了2000万元。之所以被村民知道,是因为村民可以按成本价认购,在给村民分房时,开发商需要计算成本价,便将此2000万的查违费分摊到了每平米的购房成本上。

“几乎每一栋违建都要缴查违费。”潘先生说,2008年后,宝安区停止了村民宅基地(俗称农民房)可建一户一栋的政策,但不少村民仍然会偷偷建,而查违费行情是5万-8万元。

位于光明新区的一家投资公司专门投资小产权房开发建设,该公司一位董事告诉本报记者,他们通常会与村里合作建房,村里出土地,公司出资金,最后以三七分成的方式获利。要想获得项目,首先需要与村股份公司董事长联合,村集体土地出让关键权利在董事长手里,而要顺利建起来,就必须疏通上级查处部门。

“给多少查违费没有具体标准,主要看标的物,开发商从收益上衡量是否划算,这已是大家心知肚明的潜规则。”该董事称。

相关新闻:

标签:小产权房 查违费 痼疾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