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周边建“小产权”楼 必然吸引房产
此“阿房宫”非彼阿房宫。历史上那座“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阿房宫,传说早被项羽一把火毁了。 而眼前这座“阿房宫”,建成只有13年。它曾头顶“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桂冠,还是“陕西最值得外国人去的
“阿房宫”被新规划“框”住了
可惜,这种美好的日子只持续了十来年。颇有气势的建筑还在,游客也还有慕名而来的,老雷却老了,他亲手建起的“阿房宫”更是难逃短暂的命运。第一次隐隐感觉到“威胁”是在2005年。那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在西安召开,主题为“古迹遗址及其周边环境——在不断变化的城镇和自然景观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科学研讨会,对世界众多的古迹遗址保护案例进行反思,提出不仅要保护古迹遗址,更要保护它的生存环境。
老雷的“阿房宫”距阿房宫遗址只有300多米,太近了。当年,这或许是“靠山吃山”的好事,如今,却变成莫大的威胁。
2012年5月,西安市政府通过《阿房宫遗址保护规划》新方案,阿房宫遗址方圆2.3平方公里范围内,将建设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和城市中央森林公园。老雷的“阿房宫”无疑被“框”住,铁定得拆。
“框”住他的还有建设手续问题。虽说当年确实有诸多政府部门给予了审批,但如今则被认为那是“当时地方经济发展迫切,遗址保护理念简单”,是一种“擦边球”行为,因而始终没能获得国家文物局的批准。
十多年来,两个多亿的投资、一草一木的建设、几百名员工的付出,均付诸东流。
“这是假的,能再建一个真的吗?”
“什么事都是建起来难,说毁,挖掘机一来,立马就拆光了。”4月1日上午,“阿房宫”有着“开门红”字样的电动伸缩门却是紧闭着的。70岁的摄友刘殿泉老人将照相机对准建筑群,接连按下快门,留下最后的影像。
这是他听说“阿房宫”要拆的消息后,第二次倒了几趟公交车,从城里赶到这里来的。
门前的铜狮锈迹斑斑,似乎没了守护的威风。门柱上还挂着“AAA 国家级旅游景区”、“陕西省平安景区”的铜牌,其下却贴着张白纸,上写“因景区内部施工暂时停止营业”。
“暂时?恐怕再也不开门了。”刘殿泉拍拍相机,“将来要看,就只能看照片喽。”对面的沿街路边竖起一溜围挡,西咸新区沣东新城阿房宫遗址保护管理办公室的宣传牌接连不断,俨然形成逼迫之势。
一辆河南牌照的轿车驶来,几个外地口音的男女兴冲冲下车参观,这才知道停业的消息,不免很是扫兴,赶紧招呼同伴合影,“再不拍就没有啦。”
到处都是落魄的景象:偌大的广场上,见不到几个人影;原本生意兴隆的小吃摊也只剩下破旧的牌子,只能从各种诱人的广告词中想象当年的繁华。
家住附近王寺街办的65岁张老太见记者来访,忙不迭感叹:“有点可惜”。多年来,张老太办了“阿房宫”的游园年卡,每天清晨在湖边锻炼。还有不少人在此做些小生意。“阿房宫”几乎成了周边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但网络上有说法,认为这个“阿房宫”是山寨版的。
张老太觉得这是折腾,“你说它哪不完善,能不能改善,能不能修得更好些,但别说拆就拆。拆了旧的盖新的,历来如此,问题是新的也不一定就好。你说这是假的,能再建一个真的吗?”
她甚至找过老雷,问能不能协调一下,老雷说没办法。
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频发碰撞
“阿房宫”东西两侧,近年来建起了多栋“小产权”楼房,也是由雷应魁的陕西秦阿房宫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小区告示栏里贴着春节放假通知,告知业主“初七以后前来办理交房手续”。这几天,有的住户正在装修,到处都能听到阵阵嘈杂声。
新方案“在外围共12.5平方公里,将建阿房宫人文旅游区”,这里无疑也在其规划范围内。
用景区环境吸引房产开发,乃至促进经济发展,这种思路并不罕见。如今的阿房宫遗址保护管理办公室也强调,“采用城市公园和遗址保护相结合的方法,保护古迹遗址的同时,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业、服务业、高端地产等来拉动经济”。
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西安临潼等地利用历史人文景观的概念,建起了不少新景点,起起落落,有生有死。
家住西安东南郊的方先生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寒窑,也不过是曲江池村一个简陋的景点:一道深沟、几间破窑洞,一匹泥塑的红鬃烈马和几个泥像,尽管也能吸引不少游客,但多年来发展不大。只是寒窑赶上了好时候,变身为“中国第一个爱情主题文化公园”,“寒窑故事”也由此获得“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老雷也坦言,“小项目服从大规划”,从大方面来考虑,这是必走的路。但就此引发的热议并未停歇。因为诸如“阿房宫”之类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在历经周秦汉唐的十三朝古都西安还有很多,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频发碰撞,或许不可避免,议论纷纭,毁誉参半。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