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于凌罡:合作建房无法承受北京地价


来源:凤凰网

原标题:于凌罡:合作建房无法承受北京地价 10年之前,于凌罡振臂一呼“自己做开发商”,要开辟国内合作建房的先例。10年之中,他们曾经离成功近在咫尺,却因为200万元而无奈放弃;10年之后,于凌罡还想

原标题:于凌罡:合作建房无法承受北京地价

10年之前,于凌罡振臂一呼“自己做开发商”,要开辟国内合作建房的先例。10年之中,他们曾经离成功近在咫尺,却因为200万元而无奈放弃;10年之后,于凌罡还想合作建房,现在的于凌罡更加务实低调。

在一个周五的下午,记者在北三环外的一家麦当劳见到了于凌罡。于凌罡已到了不惑之年,时间在这个年轻人身上刻下了印记,头发比起10年前自然是稀疏了。

有主见又善于辩论

但于凌罡说话的方式没有改变,滔滔不绝且语速很快。他担心听者理解不了他的意思,会自己停下来解释打比方。他有时自动把听众变成反对者,然后再从反对者的角度进行一轮辩论。

他把自己的手机掏出来,给记者展示他设计的蓝城体系示意图。这是一种类似于智能城市的一种规划体系,在于凌罡看来,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帮助城市节省很多资源,让人在路上花更少的时间,让北京公交运行效率更高,让老百姓看到更多的蓝天。

他曾把自己的这些设计想法通过一些途径反映给北京相关部门,甚至是更高层面的领导,其间也得到了领导批示。但截至目前,蓝城规划仍然停留在纸上。

于凌罡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并且也是一个善于辩论的人,这常常也会让他容易陷入与人针锋相对的境地。按照他的回忆,他曾经和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在做节目时有过一轮辩论,最后任志强说不过他。他认为自己赢在了理,而不是口才。当然,于凌罡自己也承认,任志强说的一些东西是对的。

10年背负舆论的压力

相比几年前的于凌罡,现在的于凌罡看起来更为成熟,对媒体也有一种警惕之心。10年之中,于凌罡背负了不少的压力,其中舆论对他并不算太友好,有很多质疑声,有些在他看来是泼脏水。

“有些人写我在接受采访时,还在洗内裤,你觉得一个正常人在接受采访时会干这种事情吗?”有些时候,于凌罡看到报道,会打电话给记者对质。“有些人根本不关心我在做什么,而只是关心他所关心的,当然,每个人的确都有各自看问题的方法,但起码得客观公正。”

10年之前,于凌罡在网站上发帖,号召合作建房,要自己做开发商,他相信合作建房能够比普通商品房便宜30%至40%。在此之后,他就像个布道者一样给听众讲中间的种种细节,经常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

客观地讲,2003年号召合作建房,房价并不是很高,也并不是仅仅为了便宜。于凌罡看来,房子应该有更好的品质。“合作建房至少有几个目的,第一,便宜,可能150万的房子100万就能买到了;第二,自有物业,物业是可以挣钱的,自己建房就能自己管理;第三,合作建房能够让业主完整享有配套带来的收益,比如说低层的商业;第四,合作建房可以让房子更有品质。”

对于种种好处,于凌罡自己都不记得讲了多少次。应者甚众。不过,对于一个几百人的合作建房团体,要想让所有人对此事保持高度一致并非易事。在做合作建房者调查时,于凌罡问参与者几个关于建房位置、套型面积、建房成本的问题,不少人都希望在三环附近住三居室,而能承受的成本却是六环的房价。这让于凌罡很为难。

过高预期成为合作建房软肋

过高的预期一直是合作建房的一个软肋。当机会真正到来之时,合作建房者内部的动摇让此事功亏一篑。

在过去10年合作建房路上,于凌罡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在芍药居地块上。2005年,于凌罡选择和地产商万通合作。这次简单的商业合作被诟病甚多,不少人给于凌罡安上了“招安”的名头。“我不明白,明明是我们付钱给万通,我们招安了万通,为什么有人说成了我被招安了?我在万通有上过一天班、领过一分钱吗?”

关于和万通的合作,于凌罡认为,即便有再好的合作建房意愿,也离不开专业的团队,而万通具备这些条件,而且双方有合作的意愿。

2005年7月,芍药居甲2号地块挂牌。这块地位于北四环、北三环之间,与对外经贸大学和中日友好医院为邻,距离地铁13号线以及未来的10号线仅数百米。当时于凌罡已经就拿地、合作同万通达成了共识。通过前期的游说,同于凌罡合作建房的队伍不小,一户交15万,银行里面已经有6000多万的诚意资金了。

“当时我们只要凑足4000万元,项目就能够启动,之后就能靠万通垫资、银行贷款等方式开始运转了。”但当合作建房公布了芍药居项目的购房成本时,社会舆论出现了一边倒,纷纷质疑于凌罡合作建房约7500元/平方米的单价过高。结果不少原来交了诚意金的人临阵倒戈,于凌罡在规定时间内只筹到了3800万元,两百万的缺口让这个项目最终流产。

在此之后,于凌罡还曾试图在招挂拍市场上举牌拿地,而此后越来越高的地价,让于凌罡也举不动了。到了2009年,于凌罡为合作建房注册的蓝城公司注销。

现在,五环附近的楼面价都已经到了15000元/平方米,在于凌罡看来,参与合作建房者已经承受不了这个地价了。如果合作建房还能成功,六环附近也许还有机会。经过十年,于凌罡发现关注太多容易坏事,“悄悄地进村,开枪地不要”,这很重要。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于凌罡强调了多次,“不要因为有一个人喊了一声合作建房,这个人就要承担让人便宜住上房的义务,我没有这个义务。不要因为你参加了合作建房,你就可以理所应当一套房便宜几十万,这便宜出来的几十万是对应着大量工作的付出,这才是一起做开发商的意思。”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赵吉纯]

标签:合作 北京 于凌罡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