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就业难:留学生归国潮致就业空间挤压
2013年05月15日 11:46
来源:凤凰网
据媒体报道,截至目前,2013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放眼一线城市,北京就业率不足三成,上海不足三成,广东不足五成。由此在网络上盛行开来的“最难就业季”的说法也成为对广大毕业生们最苦涩的调侃。 今
据媒体报道,截至目前,2013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放眼一线城市,北京就业率不足三成,上海不足三成,广东不足五成。由此在网络上盛行开来的“最难就业季”的说法也成为对广大毕业生们最苦涩的调侃。
今年教育部公布的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99万,这是建国64年以来,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而来自用人一方的数字显示,招聘岗位与往年相比下降大概15%。这一增一减,使得今年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最难就业季”?
社会环境原因——旧问题不去新问题又来
近日,清华大学(招生办)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熊义志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丁大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造成今年“最难就业季”的原因,既有一直存在的老问题,也有长期积累的历史原因,其中,更有今年凸显出来的新问题。
历史遗留问题——大学扩招、毕业分配改革
丁大建认为,就业压力是一个较长期的压力,主要还是来源于比较快速的扩招。我国自九十年代末期依赖高校开始快速扩招,毕业生的招生规模从从当时的100多万一下扩大到今年的近700万,这样的急速扩招,就形成了一个长期的就业压力,因为这样一个大规模的扩招,经济发展速度没有那么快。
除了高校扩招,还有另一个主要原因。“在我们急速扩招造成总量供给突然加大的时候,正好也碰上我们高校分配的制度改革,也就是原来从计划分配,逐步在2000年基本上全部转成市场体制的分配,自己找工作,当毕业生供给突然加大,这种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就出现了问题。”
新问题之一——中国经济增长率降低影响就业率
对于今年紧张的就业形势,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熊义志总结为四点原因:
中国经济增长率有所降低,加上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导致总体就业需求下降;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外部经济冲击,导致部分行业就业需求降低;大学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持续存在;高等教育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
熊义志认为,前两个因素是今年碰到的新形势,后两个问题则是近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
新问题之二——“留学生”回国热上演
导致今年就业难度高于以往的另一股暗潮是——留学生的“回国热”。2012年,中国留学人数总数为39.96万人,各类出国留学归国人员总数为27.29万人,2005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籍学生希望留在美国工作的比例高达89.4%,2011年,这一比例已经降低到82%。2012年,有七成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大量留学生“返流”,继续挤占原本就已极其窄小的就业空间。
毕业生自身原因——目标不明期望高、就业观转变
面对“最难就业季”,许多毕业生纷纷发出感叹:“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然而,在抱怨声不断的同时,从媒体报道的事例中其实不难看出,毕业生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找工作目标不明确
许多求职大学生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日前,西安某用人单位大倒苦水:“求职的人越来越多,但合适的很少,我们招人也很难。”
一家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贴出的海报里,招收的岗位只有一个:总经理助理。要求25岁以上,具有大专学历。该公司的招聘人员说,这个岗位招聘了一个多月了,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来问的人不少,但是多数完全不知道这个岗位要做什么。
“很多学生来求职,不是先问工作内容,而是先问薪资待遇、工作时长和休假时间。”一家生物技术企业的招聘人员说,她觉得这样有些本末倒置,“应该是先说你能给公司带来什么,然后才是公司能给你回馈多少。”
骑驴找马期望值过高
对历年就业数据、毕业生数据进行机械比对,似乎可以从容得出“就业难”的结论。但除却“就业率”这个单一的指标之外,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就业需求、就业结构也应考虑在内。 据媒体了解,在深圳,手头持以一份以上OFFER却迟迟不“下手”,“骑驴找马”的毕业生大有人在,而这群期望值较高的毕业生往往也被算在“失业”的数据之中,但这显然不能视作“就业难”的证据。
深圳大学毕业生夏丘莹最近就成了“面霸”,她拿到三份OFFER:某二线咨询公司媒体公关、500人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生、500强企业的营销专员……在她看来,三份工作都仅属于“尚可”级别,各有优势各存短板。她认为:“营销岗薪水不错,但工作压力非常大,稳定性弱流动性强,而公关、人力资源培训生则上升空间非常小。”
“90后”成毕业生主力就业观改变
事实上,毕业生自主意识增强、就业观念多元化等因素对就业的影响正越来越明显。兰州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苏程表示,今年“90后”已经成为就业舞台主角,他们的就业观与“70后”“80后”相比有明显变化,更看重性价比高的工作,关注企业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企业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倾向选择有较舒适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的工作,不愿选择没节假日、经常加班、四处奔波的工作。
这一点在兰州交大本科毕业生到工程施工企业就业的人数变化上有所体现:兰州交大近两年毕业生到工程施工企业就业比例已经从2010年的23%减至2012年的13%。今年的比例预计会更低,大约仅有10%。
“70后”“80后”毕业生就业时,还愿意为了施工企业的“铁饭碗”暂时忍受艰苦的野外工作条件,但“90后”毕业生求职时对工作环境和晋升机会要求更高。“类似施工企业的一些单位远离城市,工作流动性大,上升通道相对较窄,不受他们的青睐。”苏程说,一些工程施工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反馈显示,五六年前,企业人才的流失率仅为5%左右,但在去年达到了15%。
企业原因——既挑剔毕业生又无法满足毕业生
造成今年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也包含许多用人单位的因素。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