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地方政府原则上不再直接投资办企业
2013年11月08日 10:55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克强
改革开放35年来,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控,就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调,就是调整优化机构编制结构;改,就是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机构编制释放潜力。
地方政府抓经济,很重要的一条,是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这也是加强管理服务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后地方政府原则上不要再直接投资办企业,地方政府直接办企业或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容易在当地形成投资、产业的垄断和市场封锁。多年来,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完善不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保护。对一个地方来说,应该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这是改革开放之初南方一些地区提出的理念,实践证明他们发展起来了。能够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就业,政府依法收税,这才是根本。地方政府抓经济,不是当“司机”,不是直接开车上路,而是要管好“路灯”和“红绿灯”,当好“警察”。“路灯”就是为所有的企业照亮道路,对所有的企业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红绿灯”就是讲规则,该走则走、该停则停,也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当好“警察”,就是加强监管,对假冒伪劣、欺行霸市、坑蒙拐骗、侵犯知识产权,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等领域损害人民生命健康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惩不贷。这样,对于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企业才是公平的。如果监管不力,坑蒙拐骗之类的反而吃得香、走得开,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我们把更多精力放到这上面来,也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经济转型升级也会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还要改革创新监管方式,建立一套科学监管的规则和方法。过去我们在市场监管上,年度检查、月度检查太多了,还时不时搞“大检查”,不是说不可以搞,但问题是查谁不查谁、罚谁不罚谁、罚多还是罚少,随意性太大。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对监管对象按确定的比例随机抽查。随机不是随意,而是有规则。比如100家企业,规定每年抽查百分之几,通过“摇号”来确定,被摇上的,就一查到底。也可以委托给第三方去查。一旦发现有违法行为,就要重罚,让违法者无利可图,甚至倾家荡产。同时要建立健全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把问题企业和违法经营者列进去,用技术手段来保证这个制度的刚性,一旦被列进去,任凭找什么关系、走什么“路子”都抹不掉。一次经营违法,可能终身不能在这个领域从业。有这样一个具有普遍震慑作用的制度,所有企业都感到头上有一把剑,侥幸心理就会越来越少。诚信经营的,半夜不怕鬼敲门;坑蒙拐骗的,说不定哪一天被“摇”上,就要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这样也可以规范政府监管人员的行为,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各地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搞好保障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也是地方政府需要加强的管理服务职能。这方面,政府的责任主要还是保住基本、补上短板、兜好底线,促进社会公正。现在一些地方保基本的内容走了样,“雪中送炭”的事还没做好,却热衷于搞“锦上添花”。有的义务教育学校变成了所谓“贵族学校”,有的养老院也过于豪华。政府把什么都包起来,把什么费用都免了,看似是在做好事,但实际上包不住、也包不起,社会力量又进不来,因为即使保本微利也难以平等竞争。我们要多动脑筋,调动市场力量来发展服务业。但政府必须把保基本的责任履行到位。最近,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强化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用这个制度来托底。只有把底托住,不让冲破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事情屡屡发生,才能更有力地推进市场化改革,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
要更加重视基层政府建设。大家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县(市)和乡镇政府,还有城市市区政府及派出机构,直接和人民群众打交道,直接为人民群众服务。广大基层干部工作很辛苦,收入也不高,有的地方连工资都不能正常发放。可以说一些乱罚款、乱收费也与此有关。我们要给基层干部更多的关心,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切实保障,特别是不能拖欠工资。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要优先考虑广大基层干部的工资发放。
三、地方机构改革要搞好“控、调、改”
古人说,“善政必简”。这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要着力搞好“控、调、改”。控,就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调,就是调整优化机构编制结构;改,就是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机构编制释放潜力。
(一)要严控机构编制总量。这次改革要把握住两条硬杠杠:一是对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实行总额限制,控制政府规模。二是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这是本届政府向全社会的承诺,难度虽大,但我们要言必信、行必果。为什么要严控机构编制总量?从现实情况看,各级财政收入不太可能再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了,而财政供养人员多,往往“食之者众,生之者寡”,本届政府组建半年多,一些地区和部门又陆续提出增编要求,不控制将难以为继。现在机构编制总量已经很大,叠床架屋,效率低下,甚至滋生腐败,影响政府形象,也影响努力工作的公务人员的积极性,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群众利益。
(二)要调整优化机构编制结构。现在机构编制不是总量不够,而是结构不合理,机构编制资源没有配置好。一方面,需要加强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的人手不够,该管的甚至没人管;另一方面,已经弱化的领域,机构编制没有及时减下来,造成人浮于事。在严控总量的情况下,调整优化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结构,潜力很大。这两年,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通过清理规范,就已经核销了一部分编制。现在有些机关上面很大、下面很细,成了鸵鸟。各地要下决心,该加强的加强,该弱化的弱化,特别要加强基层、加强一线,把上级机关“瘦身”与基层一线“强身”统筹考虑,把编制结构调整好。
(三)要通过深化改革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严控机构编制总量、调整结构,根本上还是要靠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从多年经验看,不改革、不创新,就很难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推进机构改革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有的地方推行大部门制改革,整合多个部门的市场监管职能和资源,构建统一的大市场监管体系,提升了服务管理水平和效率。有的地方实行编制实名制,对编外的、混编的都明确登记在册,并且向社会公开,让社会监督,从制度和管理上解决“吃空饷”、在编不在岗、虚报冒领财政资金等问题。这些方面的改革,各地要继续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中央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地方机构设置和编制调整。
地方政府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涉及面广、触及利益深。各地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把这项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要民意为先、舍利为公,敢啃“硬骨头”,义无反顾、一抓到底。要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结合起来,实现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省级党委政府要负总责,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加强对本地区改革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各级政府要认真制定改革方案,明确改革的时间节点和任务分工,强化责任,遇到重大问题及时向中央报告。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督查。要严格机构编制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要严肃查处。
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把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部署真正落到实处,并不断向前推进。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