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嘉诚家族半数资产转至欧洲:坚持富儿穷养


来源:南都周刊

李氏兄弟在香港被誉为“龙兄虎弟”,但和李泽楷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相比,李泽钜仿佛只是隐形人,只是弟弟的陪衬。为此,香港的投行人士感慨说:“在长江基建上市的10多年里,经历过亚洲金融风暴、互联网泡沫破裂,但长江基建却始终能保持利润增长,李泽钜功不可没。

布局接班人

之前一直习惯躲在幕后的李泽钜,相比高曝光率的弟弟李泽楷,可谓低调,但身为李嘉诚商业帝国的最新掌舵者——长子、长和系副主席,在西进抄底英国的投资布局中,他无疑是这盘大棋后面的主帅。

8月1日,香港长和系、和记黄埔公布高于预期的中期业绩,但长和系主席李嘉诚却罕见地20年来首次未举行中期业绩记者会,且并未出席之后举行的分析师会议,而是由李泽钜主持。《华尔街日报》异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过去10年,该新闻发布会一直是香港最受期待的记者会之一,李嘉诚没有召开记者会,显示出公司的大权正从父亲转移到长子李泽钜手中。”

在香港资深投行人士李启明看来,李嘉诚真的想让李泽钜顺利接班,刻意低调避见传媒确是可行方法,“即使正式接班,如果李嘉诚同李泽钜一齐出席记者会,记者一定又只会问李嘉诚”,对李泽钜正式接班不无影响。李嘉诚可算是经验老到,但在接班这方面也算是第一次,回避媒体情有可原。

不论如何,曾言不会退休的李嘉诚,终于选择逐渐离开公共视线,并把权力移交给长子。早在17岁时,李泽钜便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遵照父亲安排选了土木工程专业,之后又攻读了结构工程硕士学位。

1990年,26岁的李泽钜主持和记黄埔集团,并大举收购英国“兔子”电讯公司,随后数年间,他通过成功的资本运作,就此单项业务,让家族资产翻了一倍。“香港市场逐渐饱和,且不乏来自内地和海外的竞争者,零售、电讯业务盈利增长缓慢。”经济学家关焯照说。

在李泽钜的人生中,1996年可谓是命运的转折点。就在该年,长江基建上市,25倍认购额的功绩让厚积薄发的李泽钜登上了李家的权势榜单。李嘉诚曾由衷地表示:李泽钜的表现可以打90多分,如果不是自己的孩子,会给他100分。

同样是1996年,李泽钜曾遭悍匪张子强绑架,李嘉诚救子心切,没有报警,付给绑匪10.38亿港币。当年,张子强单人匹马到李家中,开口就要20亿,李嘉诚同意,但表示“现金只有10亿,如果你要我可以让银行不停地给你提取”。最后李家,用几十个编织袋装了10.38亿现金。

17年过去,坊间流传的李嘉诚当时的话依然掷地有声,“子强啊!我们潮州人什么风浪没见过?你最好拿了钱放了泽钜,否则你下场不会好看。”

不过,这次身心摧残并没有影响李泽钜进取。1998年,李嘉诚逐渐淡出长实集团,将集团管理权逐步交至李泽钜手中。2012年5月25日,85岁高龄的李嘉诚表达了退休意愿,并公开宣布家产分配方案,由长子李泽钜管理长江集团,支持李泽楷发展事业。7月16日,李嘉诚将家族信托中原分配给李泽楷的1/3权益全部转给李泽钜。

在分家之前,家族资产基本是“三分天下”,家族信托的权益分别由李嘉诚、李泽钜、李泽楷各持有1/3,李泽钜名下并无太多私人资产,因此并未入围2012年香港福布斯富豪榜。

李氏兄弟在香港被誉为“龙兄虎弟”,但和李泽楷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相比,李泽钜仿佛只是隐形人,只是弟弟的陪衬。沉稳、低调、务实,且不乏才干,与桀骜不驯、常登八卦版的李泽楷相比,哥哥李泽钜更多地继承了父亲李嘉诚的秉性,似乎更符合“好儿子”的标准。

在李嘉诚传记中,李家有句祖训:将相宁有种,男儿当自强。李嘉诚的两个儿子当过码头搬运工,职员。在儿子李泽钜、李泽楷还只有八九岁时,李嘉诚就专设小椅子,让两个儿子列席公司董事会。次子李泽楷的零用钱,都是自己在课余兼职,通过当杂工、侍应生挣来的。每逢星期日,他都到高尔夫球场去做球童打工,背着大皮袋跑来跑去,通过自己的劳动,领取一份收入。熟知李嘉诚家族的一位香港金融高管称,“这种能屈能伸的精神很值得学习,李嘉诚给两个儿子的精神支持远远大于财富上的。”

近年来,李泽钜在商业上日臻成熟。自他2000年进入集团核心管理层后,长江集团从香港华资企业逐步转型为国际企业,资产和业务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多达30万人,海外业务占八成,香港地区业务只占16%。

香港的金融界人士谈及李泽钜在商界上的成就,都不约而同地提到长江基建。10多年前,长江实业将旗下的基建业务分拆上市,组成了长江基建,并交由李泽钜打理。1996年长江基建上市时,只有两个领域的业务:一是基建材料,占总利润的3/4;二是基建投资,占总利润的1/4。

在李泽钜的努力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的长江基建在地域上已跨越全球四大洲,投资遍及香港和内地、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及菲律宾,业务范围也更为广泛,包括能源、公路、水处理、基建材料及环保业务。

为此,香港的投行人士感慨说:“在长江基建上市的10多年里,经历过亚洲金融风暴、互联网泡沫破裂,但长江基建却始终能保持利润增长,李泽钜功不可没。”

22岁李泽钜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长实集团工作,25岁即担任长实执行董事,29岁升任长实副总经理,42岁出任长实集团董事总经理。

经过近30年的磨砺,李泽钜成为长江实业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正式成为父亲的左膀右臂,深得李嘉诚的信赖。2009年,李泽钜获得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授予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在演讲中与人分享了自己多年的经商之道:“我喜欢《论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的妻子王俪桥原名王富信,父亲是早早结束生意闲居在家的香港纺织商。1990年,王富信正在加拿大温哥华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工商管理,这时的李泽钜也身在加拿大处理地产业务,一次烧烤聚会上,两人邂逅,此后李泽钜狂追不舍。

论财富与门第,王家无法与李家相比。但王富信毫不介意:“我对李泽钜的第一印象是他平易近人,人品不错,但我完全不知道他是李嘉诚的儿子。后来知道了,我说,哦,原来他是一个出名的人,但我一直没有担心过什么。”

1993年,李泽钜与王富信结为连理。婚后,王富信十分低调,一心相夫教子。从1996年到2004年,她连生三女,为求子于2005年改名“王俪桥”,于2006年顺利生子。

 

富儿要穷养

很多中国民营企业已步入而立之年,未来5-10年将是中国企业交接班的高峰期,这一过程将会充满艰难和曲折。而在香港,作为华人首富的李氏家族,“富二代”的交接棒,又是如何顺利传递?

以李氏家族为首的这些家族集团,大多崛起于“二战”后期。一般来说,在父辈创始人们掌权40-50年后,家族的继承迫在眉睫。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香港家族企业的家族问题已经初露端倪。但对许多公司而言,这个问题在2000年以后才真正变得棘手——这些一手创业的父辈,热情高涨地参与经营,甚至依旧亲历亲为。

家族继承的问题终将提上日程。在两个独具个性的儿子中间,谁能做继承人?对于李嘉诚来说,这并非只是一个选择题。早在他们儿时,他已经在提前布局——出身贫寒的他,学会吃苦,也是两个儿子的必修课。

早在孩子不到十岁时,李嘉诚的商业培育已经启蒙。当时刚涉足地产业的长江实业董事会上有两个专席,就是李嘉诚为儿子所设。小儿子李泽楷比较调皮,年少好动,李嘉诚不管议题有多激烈,总会出言喝止。而长子李泽钜更像父亲,一贯温文尔雅正襟危坐。

李嘉诚不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人,他一直认为氛围比过程重要,他深信培养音乐家,需要在襁褓时听曲子;培养运动员,需要在学步时开始蹦跳。这种商业培养到了儿子成年后则更有针对性。虽然多年前李嘉诚就强调,庞大的商业帝国未必传承给儿子,“儿子没能力,家业给了他也是害了他”。这其实是“超人”老爷子暗自窃喜——李嘉诚两个儿子的商业才能,曾让香港诸世家艳羡不已。

据媒体报道,2011年年初,在一场港府公开活动中,李家三父子难得同时现身,各大媒体长枪短炮齐扫射。父亲李嘉诚准点到达,面对媒体追问一言不发,微笑、快步、直行;小儿子李泽楷姗姗迟来,却瞬间成为媒体宠儿,或抱拳作揖,或嬉笑怒骂;但媒体人恭候多时却未见长子,原来李泽钜早在布置会场时,隐身于工作人员中入场,不发一言、不露一影,在狗仔队文化盛行的香港,这实在可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父亲是儿子最好的老师。李嘉诚坚信,教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学会做人处世,比给他金山银山要强百倍,两个儿子从小就被要求克勤克俭,不求奢华。他们小的时候,李嘉诚很少让他们坐私家车,常常带他们坐电车、巴士。

李家兄弟在香港圣保罗男女小学上学,在这所顶级名校里,许多孩子都是车接车送,满身名牌,可他们却经常和爸爸一起挤电车上下学,以至两个孩子经常闷闷不乐地向父亲发问:“为什么别的同学都有私家车专程接送,而您却不让家里的司机接送我们呢?”

每次听到兄弟俩的质疑,李嘉诚都会笑着解释:“在电车、巴士上,你们能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能够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得。”

有一次,李嘉诚看到在路边摆报摊的小女孩边卖报纸边捧着课本学习,就特意带两个儿子经过这个报摊,让他们学习小女孩认真学习的态度。时至今日,李嘉诚依旧表示:“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现在有时会与他们谈论生意,但也只有约三分之一是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李嘉诚自己亦是身体力行。他戴的只是廉价的只值二十六美元的日本手表,穿的仍旧是十年前的西装,居住的是三十年前的房子。李嘉诚说:“如今我赚钱不是为了我自己,我已不再需要更多钱。”这些话与行为,对于李氏兄弟来说,应该是泽被一生的。

江濡山已经跟踪研究李嘉诚家族及产业多年,他认为李嘉诚家族的神话并非偶然,一般的管理专家们认为,靠捕捉一次机遇而成功的商人是幸运的,屡靠捕捉机遇而获成功的商人则是幸运之神。在许多普通人的眼里,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位善于捕捉机遇而成功的商人、神人。李嘉诚及其所创造的事业之所以成为神话,正是因为他的成功违背了许多“常理”,让那么多人读不懂。

而在这位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GEDA)首席经济学家眼中,李嘉诚家族的成功因素,其实一脉相承。李嘉诚本人既具有大多数华人勤劳吃苦的优秀品质,又具有非凡的、能及时捕捉并消化历史机遇的商业智慧,李氏家族的财富构成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李氏家族的霸业基础之所以一直比较稳固,是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没有轻视、淡化实业基础。

相关新闻:

标签:代际传承 李泽钜 家族控制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