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商院院长伊志宏:MBA考生应了解院校特色
2013年04月10日 12:54
来源:MBA才智网
中国MBA教育二十年来,一直处于快速上升状态,目前全国MBA招生院校已达到236家,而且市场招生形式多样。如何选择合适的MBA院校已成为广大考生最关注的热点。而院校则在思考如何让学员最快捷的了解院校,
我们在录取的时候也非常关注学员未来的管理能力是否有潜质。
人大商学院全日制学生大概有将近一半是希望通过MBA项目转换职业,或者是转换地方。在录取和培养过程当中,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包括课程,邀请优秀的校友和成功的企业家回校做讲座,给学员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一个人要想事业成功,不仅要抓住机遇,同时也要学会耐心和坚持。在招生方面,我们希望挑选具有管理潜力和领导潜质的人,在培养过程当中,除了知识体系的教育以外,我们希望在能力和人生态度方面也给学生进行一些塑造。
记者:就像刚才您说的,大部分读MBA的人有转职业倾向,那么人大商学院围绕MBA职业引导方面如何展开工作?
伊志宏:我们有多种方式和措施,直接体现出来的就是职业发展中心,包括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在入学期间,我们会对学员进行一些测评,希望通过这个测评帮助他们分析和定位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力,而不是盲目跟着社会的潮流走。每个人的成功就是找到适合自己和自己喜欢做的工作。
前些年,学生更加愿意去外企,但最近这几年,学生更愿意去国企,因为国企的收入待遇提上来了,竞争压力也没有那么大,而且比较稳定,这里面可能有社会的潮流。但我们最希望给学生传递的是,每个人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岗位,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培养同学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最近这些年,我们有一些比较优秀的毕业生创业还做的不错。
记者:我们看到市场上EMBA的项目非常多,有60多个,将来还会更多,学员如何甄别哪个项目更加适合自己?
伊志宏:一方面,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学校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通过广告手段,校友活动等比较有效的方式,把学院的定位、特点和优势传递给潜在的学员,但国内各个学院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就是说,市场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大家只是知道那个项目是哪个学校创办的,里面有学校的品牌,有价格的差异等。但所谓的品牌效应还需要各个学院积极传递出自己的一些特点,我们也希望将来在这个方面展开更多的工作,包括媒体宣传。比如,人大商学院希望成为中国管理问题专家,而CMPM项目代表了我们对未来EMBA教育的思考,探索和创新,我们希望通过更有效的方式把这些特点传递给潜在的学员。
另一方面,从学员的角度来讲,学员肯定是根据自己的一些想法去选择。大学办EMBA项目是非常严谨和严肃的,换句话说,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项目内容,课程和质量上,希望这个学员能够在2年内有比较大的收获,而不仅像有些项目,就把它当作俱乐部和社会活动的网络,那种项目一定会自毁品牌。
人大商学院EMBA项目最近这个学期做了一个改革,一周上4天课,从周四到周日,白天上课到下午4点半结束,晚上学员花2个小时结合老师讲课的内容进行反思,再结合自身的管理经验分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几个月下来,这个课程得到学生高度认可。一开始,我们还有点担心,因为学生一周连续上4天课,非常累。之前可能因为一个月才见面一次,大家上完课就一起出去吃饭,现在把这个时间减少了以后,大家用更多时间用来学习和交流,发现效果特别好。这说明什么呢?我们希望招到的学生就是来学习和提高的。我们这个项目非常严谨,所以,如果来人大,就要服从学校的安排,认真学习。
记者:关于读MBA的目的,有的人说:“我不在乎谁能成为我的老师,而是谁会成为我的朋友”。您对持这种观点的人怎么看?
伊志宏:交朋友是次要的,我们希望学生来人大最重要的目的是学习。通过学习,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都可以结合理论和实践一起分享管理经验,很多人因此可以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而不是party的那种交流。当然,不排除找生意伙伴的现象,因为大家在学习交流中成为了一生的朋友,合作也是正常的,但那不是来人大的主要目的,或者说,不是我们校方办学的主要目的,我们主要是想给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项目。
伊:挑战来自于我们作为中国管理问题专家的定位。我们非常强调立足于中国管理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也就是所谓的大学三个功能。一个是立足中国管理实践,培养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管理人才;一个是科学研究,立足中国发展实践,不断总结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一个是社会服务,立足中国实践为企业和政府服务。独立商学院和大学品牌商学院都各有特点,但总体来讲,商学院普遍面临发展历史不并长,大学管理体制不完善,差异化和特色体现不够等问题。
记者:商学院如何突破这些挑战?
伊志宏:商学院现在有了越来越多的科研方法,最近几年,在提升科研水平方面,比如说研究方法,我们比较强调和国际接轨,但研究的问题要立足于中国实践。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中国企业的发展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对中国的问题感兴趣,想知道中国企业到底有哪些特色,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做法。80年代,日本企业也曾经引起西方学者的兴趣,并总结出了一些日本的管理模式,但是中国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实际上做得还不够,实践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素材,然而缺乏提炼和总结。我们最近这几年一直致力于做这个工作,所谓“致力于”是指集全院的力量,而不是个别老师的兴趣。人大从四、五年前开始,每年11月都举办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受到国内学界以及海外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在2010年的论坛上增加了一个“案例研究和理论构建”环节,就是希望用这种案例和定性研究的方法,鼓励老师更多去关注企业实践的问题,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总结一些中国特有的管理模式,并在这个基础上提炼出中国管理理论。
在学生培养方面,我们比较重视案例教学,鼓励老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等。
记者:案例教学是MBA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人大商学院在案例教学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知道,4月8日,人大学商学院与台湾大学管理学院在北京举行合作框架协议签字暨合作开发企业案例启动仪式,请结合学校当前情况具体谈谈这次合作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
伊志宏:案例教学是管理学科商学院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鼓励老师更多了解和调研企业实践,同时让学生也对实践有更多的了解。我们从2005年开始往哈佛商学院派去了30多位老师,暑期参加了一个案例教学的program,学习案例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学院鼓励老师开发中国自己的案例,因为商学院发展20年的时间,前10年主要是学习海外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后10年开始消化吸收,现在比较欠缺的就是中国自己的案例。中国商学院都在用哈佛和毅伟商学院的案例,但是学生对中国企业案例的需求非常大,所以我们派老师去哈佛,是为了学习案例的教学方法,学习如何撰写规范的案例,在这个基础上,院内鼓励老师自己开发案例。
这次跟台湾大学管理学院合作开发案例,第一步是作为MBA项目和EMBA项目教学的使用,并促进项目交流,台湾的学生可以学习大陆企业是怎么做的,大陆学生也了解台湾企业的做法。第二步是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些研究,比方说两岸高科技行业不同的做法,产业发展阶段方面的差异等等。我们选了一些双方都比较感兴趣的行业和企业,希望在这个基础上做些研究。
记者:选择与台大合作是否说明台湾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或者优势呢?
伊志宏:没有特别的意义。主要是因为去年我们去台大访问交流时,谈到了我们正在做的CMPM项目,他们也对这个项目特别感兴趣,所以开始了合作。
这个CMPM项目叫作中国实践管理研究项目,是主要面向EMBA层次的学生。中国MBA走过了引进和消化吸收的20年,下一个阶段要有创新。其中,CMPM 项目代表了我们非常前瞻性的探索,以及对未来中国管理学教育或者说对世界管理学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从2006年开始,我们花了两三年的时间进行调研。
这个项目的课程设计理念、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与我们传统上的EMBA项目差异非常大。我们现在的EMBA项目实际上是MBA项目的高级版本,课程的设置差得不太多,思路是一样的,但我们的CMPM项目课程设置完全不一样,它站在未来中国企业领袖,思考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企业内部的关系这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课程设置5个模块,分别是反思模块(Reflection)、练达模块(Worldly)、合作模块(Collaboration)、分析模块(Analysis)和行动模块(Action)。参加这个项目的学生经过2年的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加重要的是了解企业在社会中的角色,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等进行很多系统性的思考,而且,最后会产生变革,因为这个项目的学员都是企业的高管,总经理和总裁,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完成这个项目后要有变革的能力,参与这个项目的学员对这个项目给与了高度评价。
现在初步确定,其中一个模块拿到台湾。最重要的理念就是给学员提供一些整合性的思维,关于企业一些系统性的思考,并要求学生有相应的变革性行动。
记者:学院近几年为国家培养出不少的管理人才,您是否可以举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他受培训前后的差别?在众多学员当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些人?
伊志宏:90年代,我们有一批学员是来自中石化,中粮和中国路桥集团等大型国企的中层干部,后来经过我们的MBA项目培训后,现在很多都变成了高层管理。随着企业竞争的激烈,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不是所有的中层都能上到高层领导的岗位,在竞争中胜出的这些人中,有不少是经过人大MBA项目培训出来的。比如说,经常来学院的中国路桥集团副董事长卢山,原来只是一名技术人员,中层干部。他经常来学院给学生讲企业是如何从一家国内企业发展成国际企业的,现在路桥集团在海外也有非常多的项目。过去在国际招标的时候,他感觉日本和德国企业高高在上,但现在基本可以跟他们平起平坐,这一方面有国家实力增强的大背景,另一方面他们企业的管理水平,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
还有一个比较年轻的创业者例子,他是2000级学生,07年得到联想投资和红杉资本的支持后创办了万学教育集团,由于他的商业模式比较独特,所以企业快速发展。
另外一个MBA学生叫白云峰,博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他被评为2010年最年轻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也是东京证交所最年轻的上市公司CEO。
我们希望经常请校友回来做一些讲座或者与学生进行交流。2年前我们开始做了一个企业家导师计划,3月份刚刚聘了第二批,80多位企业家导师,一个老师带两三个学生。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计划给MBA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企业实践的机会,同时,企业家导师在职业发展、专业、做人和做事的态度方面给学生做一些指导。
记者:您在去年12月份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人大商学院已通过了欧洲的EQUIS认证,而美国的AACSB认证也在申请中,请问目前美国方面的认证进展如何?
伊志宏:美国的认证还在过程当中,计划在2-3年时间内申请下来。
记者:当时您还提到,现在学校的培养理念有三大块的缺失。据您的观察,我们国内的商学院对此是否有所反思,如果有,在课程等环节上做出了哪些努力?
伊志宏:MBA指导委员会应该会在今年下半年9月底举办MBA教育20周年纪念会,委员会正在讨论纪念会的一些议题。我们最近翻译哈佛商学院几个教授写的《MBA再思考》的一本书,这体现了我们对MBA教育的一些思考。中国MBA教育前20年都处于快速发展期,需求还比较旺盛,但海外商学院正在做的一些思考对我们未来MBA项目的发展会有一些帮助和借鉴作用。海外对中国MBA项目批评比较多的是我之前说到的三个方面,一个是从知识体系上来讲,原来都是功能化的课程设置,缺乏整合,缺乏对管理问题整体的了解和认识,还有就是缺乏软技能的培养,包括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等方面的教育,第三个是学生的执行能力也比较薄弱。针对这几个方面,我们需要对MBA课程做比较系统的改革。目前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学校并不太多,因为现在大多数学校的招生都还不错,学校报名都在快速增长,另外,很多学校,特别是后边办学的学校,面临师资还不太充足的问题,他们对MBA教育怎么做等一些规范性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也就顾不上思考这些问题。
记者:那学院在这方面有没有采取相应举措?
伊志宏:我们学院从去年开始对2010级MBA项目的课程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推出一个叫作sail的计划(即启航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开阔国际视野的世界级管理人才。 S(SpiritReconstruction)——理念塑造,A(ActionOrientation)——代表执行能力,I(Internetionalization)——国际视野,L(learningthroughSelf-construction)——自主建构。因为学生原来的知识背景,工作经验的差异非常大,用原来比较死的、固定的一套教学方案去适应所有学生的需求会有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希望提高课程的灵活性,实际上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进行差异化选择。这是我们在新的教学培养方案里面比较强调的几个方面。
记者: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迅猛,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受海外关注,您认为,中国应该构建怎样的一个商业模式才能应对全球竞争?
伊志宏:应该说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商业模式,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应该有不同的特点。中国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得到很大的提升,现在需要特别加强和更多思考的有两点,第一点,站在企业的角度讲,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包括国际化经营和国际市场的开拓,从人才培养的角都来讲,需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管理和沟通的能力。与过去相比,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说,你考虑很多问题不能只是站在中国的角度,而是要站在全球的角度。在这方面,我们希望在课程内容和活动(包括学生去海外交换、跟合作院校的一些交流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和视野,以及跨文化沟通和管理的能力。我认为,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二点,就是企业责任。中国发展到今天这个高度以后,国际社会开始更多关注中国的责任,同时在国际竞争当中,企业也需要特别关注自己的责任,特别是利益相关者。企业做大做强以后,它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会发生变化,企业就不单纯是为股东赚钱,为股东服务的盈利性组织,企业可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包括要坚固利益相关者的平衡问题,环境问题和贫困问题等。我觉得这是企业做大做强,甚至做到跨国企业以后需要注意的。我们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的引导人,所以,我们要给学生种下这方面的观念。
记者:结合当今中国经济的变化,谈谈您对MBA教育前景的认识。
伊志宏:我觉得中国MBA教育有非常光明的未来,因为我们还有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另外,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不仅仅是中国企业要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商学院同样也是如此。实际上,要想培养未来的引导者,商学院必须比企业看得更远,因此,商学院也需要有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并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人大商学院的愿景就是成为最受尊敬的商学院,这体现了我们对商学院有责任感的认识。
记者:从事商学院教育工作多年,您有哪些收获?
伊志宏:收获当然很多,首先,看到这个事业在不断发展,为国家、为各个行业尤其是给企业重要岗位输送了很多优秀人才,作为一名老师,我感到非常欣慰。
记者:最后,对广大读者,或者是潜在学员您有什么补充吗?
伊志宏:希望大家能够关注人大商学院,也欢迎有志于不断学习,特别是需要终生学习的人才加入人大商学院。
记者:我们也祝愿人大商学院越办越好。我们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衷心感谢院长能够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专访。
伊志宏教授简介:
伊志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伊志宏教授于200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获经济学博士,1997年8月至1998年7月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访问,2004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访问。主要研究方向为养老金与资本市场、公司财务、消费经济学。主要研究成果“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我国宏观金融环境下投资者结构对国债发行价格的影响”,“雇主养老金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资本市场案例》,《消费经济学》,《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养老金改革:模式选择及其金融影响》,“对养老金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探讨”等。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