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炜:纯文学的独特追求 文坛独特的背影


来源:凤凰网山东整理

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80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长期从事档案资料编纂工作。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1984年起从事专业创作,现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主

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80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长期从事档案资料编纂工作。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1984年起从事专业创作,现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发表作品一千余万字,被译成英、日、法、韩、德等多种文字。在国内及海外出版《张炜文集》等单行本多部,获海内外重要奖项五十余项。

2011.11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

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张炜以10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30位,引发广泛关注。

张炜

张炜是国内最早开始涉足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一,他的《古船》一出版便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作品的厚重和细致入微的新写实主义手法让当时的文坛为之一振,甚至引发过一阵写作高潮。到现在我还认为《古船》是其最好的作品,当然后来也有人说《九月寓言》更好一些,但我不这样认为。人和人的理解从来都不是一样的,人与人敏感的程度不一样,修养也不同,而这决定了人们如何阅读和理解一部文学作品。

张炜不是当红作家,却颇具实力,他写作近30年,成了“乡土文学作家”“寻根派作家”的代表。中国文坛的现实往往是实力作家不走红,“小鬼作家”才是市场的“宠儿”。张炜的《九月寓言》《古船》《外省书》《能不忆蜀葵》等,尽管有相当的美誉度和固定的读者群,但事实上卖得并不是很好,这也是许多实力作家面临的现实。面对这样的市场、这样的时代,我敢说许多作家会转型、会浮躁,但张炜不这样,他依然不为所动,依然执著于写作,他很不屑身边同行的一些作为,甚至称自己安于做井底之蛙。张炜拒绝走当红作家路线的姿态固执得可爱、可敬,我仿佛看到一个山东汉子悲壮的背影在面前晃动这是当下文坛最独特的背影。

张炜的这种姿态让我想起他的一部长篇小说《能不忆蜀葵》来。小说写了一个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本来一直画画,多年来却一直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一次,他碰到一个旧时同学,那个同学是当时班级里成绩和品行都不怎么样的人,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现在却变成董事长了。董事长为了炫耀,就带艺术家去一个度假村“开眼界”。度假村之行改变了这位艺术家的道路,艺术家也下海做生意了,后来却一败涂地。显然,作家在用这样的意象来象征现实中某种阴暗面,是一曲理想主义的挽歌,带有作家对一种生存现象的深刻批判张炜不能成为他笔下的主人公。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生产机制,决定了凡事都要讲效益,讲投入产出比,作家在这个生产链条里,身份变得十分暧昧。在这些来来往往的、充满喧哗的作家群体中,我认为张炜有着一贯的写作定力。

在《精神的背景》中,作者从自身的文学理想和生活观察出发,阐述了自己心灵的诸多想法和见解。张炜的这种精神背景在商品经济时代有着强烈的反省意识、忧患意识,这是一种可贵的思想和能力。我也赞同张炜的诸多看法,对市场经济下精神的沙漠化,对消费社会的文学环境有一种厌恶感。

张炜的写作一直没有脱离他的精神背景。张炜的小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像《外省书》《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一类像《我的田园》《你在高原·西郊》《怀念与追记》;一类篇幅较长,一类篇幅较短;有乡土小说、社会小说、历史小说,它们之间的区别非常明显,显示了作家旺盛的艺术创造力。更重要的是,据我观察,不论哪部小说,张炜的写作都有意和时下的“背景”拉开距离。从凝重、深沉的语言到具有生命感的气质、思辨的思想,张炜完成了他精神的一次次塑造与重生。张炜天生就不是为了市场而写作的作家,他只和少数读者在一个轨道上运行,在文学这个非常广大同时充满悲凉与欢笑的世界里,张炜的作品不是用来被娱乐与消费的,而仅仅是作家对文学热爱的一种极致表现。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除了那场《精神的背景》所引发的喧哗外,张炜一直保持低调的写作姿态,只坚持用作品说话,自己几乎与“流行”隔绝。据说张炜不上网,不喜欢新鲜事物,过分发达的现代媒体、无所不在的电视和网络对张炜毫无用处。我认为这是一个作家最应该做的,作家的最大行为只能是写作。

相关新闻:

标签:文学 文坛 独特的背影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