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莫言:为人低调 一以贯之地坚持民间立场


来源:凤凰网山东整理

[提要]从早年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到《檀香刑》、《生死疲劳》,直到最近的长篇小说《蛙》,莫言一以贯之地坚持着他的民间立场。 10月11日,山东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发全民关注。 从早年的“

[提要]从早年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到《檀香刑》、《生死疲劳》,直到最近的长篇小说《蛙》,莫言一以贯之地坚持着他的民间立场。

10月11日,山东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发全民关注。

从早年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到《檀香刑》、《生死疲劳》,直到最近的长篇小说《蛙》,莫言一以贯之地坚持着他的民间立场。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说他“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莫言的高密东北乡成为和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镇齐名的世界文学地标。

高密东北乡地处平度、胶县和高密三县交界处。上个世纪初,这里还蛮荒一片。莫言老家在如今的高密市胶河疏港物流园区平安庄。而今,他的老宅已是土坯墙、老木门、大红的对联、满墙的藤条枝蔓……平安庄是一个只有几十栋土墙草顶的房屋,村庄虽小,村中央却有一条宽阔的黄沙大道,道路两旁杂乱无章地生长着一到深秋便满树金叶、不知其名的树。

莫言小说里的高密东北乡,和现实差距非常大。就像莫言说的:“有很多我的读者看到我的小说以后,真的买了一张火车票,真的去寻找那片高粱地,寻找那片我小说里所描写的地形、地貌,去了以后,真的是大失所望。实际我觉得我不是骗了他们,而是他们把小说当成了真实。我小说里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是文学的概念,是建立在真实的高密东北乡基础之上,它已经大大扩展了。”

莫言的高密,是茂腔、泥塑、剪纸、年画混杂在一起的乡野世界,是密密麻麻的高粱地里的欲望和快意恩仇,是一个王国,他就是这个王国的皇帝。

莫言

高密:海洋文明和黄河文明博弈的战场

我们探寻高密的文化价值,寻找滋养莫言的土壤。我们挖掘一个作家的心灵世界,同时试图解读一座普通县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高密--这个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位列74名的县级市,从未像现在这样引发关注。

高密是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民间艺术的品类繁多,“三贤四宝”久负盛名。所谓“三贤”,指春秋名相晏婴、汉代大司农大经学家郑玄、清代大学士刘墉三位古代贤人;所谓“四宝”,指扑灰年画、茂腔、剪纸、泥塑。“四宝”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非常独特。

高密,东邻胶州,南接诸城,西与安丘隔河(潍河)相望,北与昌邑、平度毗连,位于一望无垠的昌潍大平原与山峦起伏的胶东半岛交接之处,人口89万。县城格局近似张开双翼的凤凰,故高密又称凤城。

高密古称夷安,据《史记·乐毅列传》及《汉书·地理志》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作为地理称谓的“高密”就已存在。早在汉文帝16年,作为行政区域的“县”即已设立,至今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从生态环境来看,高密虽系平原地带,但因地势低洼,河道密集,每逢夏季,常常水涝成灾,由是高秆作物受宠,形成了著名的高粱之乡。

莫言的作品,其实就是百年高密的缩影。高密的近代史,实际就是山东、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是海洋文明和黄河文明博弈的战场,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斗争与融合的舞台。德国租借青岛后,高密一下子成为青岛的西大门,胶济铁路修建,孙文揭竿而起抗击德国人。后来的抗日战争中,曹克明击毙日军中将中岗弥高。

高密市的民风属齐俗范围,其特点深沉、豪放、阔达、文明。这一点在莫言大量作品中多有体现。而今,作为高密最大“文化产品”的莫言,用他的小说重塑了高密的文化内涵。

就像法国的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之所以对我的小说感兴趣,就是因为我的小说土,土是我走

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莫言认为,任何作家之所以走进西方读者,最终是靠文学作品的自身力量。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他仍然常常怀疑自己配不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有时候,他会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他甚至不太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他的谦虚不是表象更非伪装,只有对自己、对他人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的作家才会有这样谦和又自信的胸怀。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莫言说,“当代文坛没有出现大作家,才使我这样的人得以成名。这一点必须非常清楚。一些人比我有才华,个人经验比我丰富,但是没能在文学上获得太大的名声,是机遇的原因。从这一点来讲我非常幸运。所以要经常向别人学习,不要忘本。”从30年前的文学青年一步步往上冒,直到今天,他经常提醒自己,一定要高度地保持头脑冷静。“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谁都好,那这个作家也就到此为止了。”

莫言的新作《蛙》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小说通过讲述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既反映了乡土中国六十年的生育史,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这部作品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长篇力作。他说,触发自己写这样一个故事的动因并非因为其敏感,而是人物:“生活中一些人物感动了我,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我是先被人物感动,然后才去关注事件的。”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姑姑”的人物原型,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想以姑姑为原型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由来已久,以前莫言也在一些中短篇里写到过一些,而这次的出手,莫言称之为“算总账”。

相关新闻:

标签:他的民间立场 莫言 为人低调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