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公共图书馆发展各有难题:今天,谁在进图书馆


来源:人民日报

日前,文化部起草了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送审稿)》。12月15日—17日,2015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在广州举行。从立法层面、 在行业探讨中,让公共图书馆更大程度地促进全民阅读,成为人们关

日前,文化部起草了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送审稿)》。12月15日—17日,2015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在广州举行。从立法层面、 在行业探讨中,让公共图书馆更大程度地促进全民阅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平均43.72万人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如何发挥好存量的作用,怎样更有针对性地设置增量?

 经费投入持续加大,大多图书馆馆藏增加,生存不成问题

“经过迅速发展,我国图书馆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图书馆已经有了很大进步,馆藏普遍增加,生存基本不成问题。”作为一位老图书馆人,国家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十分欣慰。

湖南衡阳市图书馆馆长刘忠平对近年来的变化感受很深。“10年前,图书馆经费十分匮乏,比如衡阳下辖的衡南县图书馆全年只有15万元经费,要么人员经费挤占购书经费,‘人吃书’;要么购书经费挤占人员经费,‘书吃人’,真是捉襟见肘。”刘忠平回忆,“到了2010年,衡南县图书馆经费增长到67 万元,人员、购书经费基本不‘打架’了,图书馆开始由求生存向谋发展转变。”为了创收,图书馆做起了买卖,出现了以出租、转借馆舍弥补人员、运营经费不足的“人吃楼”的现象。好在随着2011年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的推行,免费开放经费的拨付帮助图书馆收回了被出租的场地,图书馆的发展这才逐渐走上了正轨。

刘忠平介绍,衡阳全市的公共图书馆已由2005年的11所扩展到现在的14所,其中新建5所,维修改造了5所,各项硬件设施也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目前,国家对图书馆的扶持力度还在加大,2014年度,全市公共图书馆共获得财政预算拨款和增拨项目经费共计1850万元,比上年度增长17.8%,其中购书费261万元、免费开放经费301.5万元。”

 偏远地区到馆率不高,老年人去看报,年轻人去上

中西部地区的图书馆虽然硬件条件改善了,但持证率、到馆率和图书流通率仍处于低位运行。

日前,记者走进云南省文山州图书馆,一位老人正坐在公共文化一体机前观看抗战资料片。老人名叫饶鼎铭,今年75岁,家住附近,平时没事就到图书馆看片子。

这座馆舍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州图书馆从2008年开始投入使用,运营之初的数据令人尴尬——每年仅有5万元购书经费,人流量不到6万人次。由于经费不足,管理比较落后,大多数偏远地区的图书馆图书更新很慢,很难吸引读者,常常陷入恶性循环。

近年来,情况逐渐得到改善,购书经费增加到30万元。为了增加馆藏,文山州图书馆还找到了“数字化”这一解药。文山州图书馆馆长杨容茛介绍,目前,文山州图书馆总藏量达到近86万册,在新增的近65万册图书当中,有62万册是电子图书。“一方面,电子阅读是一个大的趋势;另一方面,我们的购书经费有限,21万元可以买60万册电子图书,但是买纸质书就只能买7000多册。”

在馆设的6个阅览室当中,使用率最高的是电子阅览室。由于收入低等原因,文山州一些市民家中没有购买电脑,同时民众上网的需求又比较强烈,到图书馆上网成了当地人的习惯。杨容茛说:“我们在电子阅览室安置了45台电脑,供大家上网、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年轻人来的尤其多,到了周末有时甚至得排队。”

“在文山州图书馆,常客以老人和学生为主。”杨容茛介绍,老年人空闲时间多,精神文化需求很大,占主要读者的1/3,最喜欢去报刊借阅室。为了方便老人更好地阅读,文山州图书馆还准备了老花镜和放大镜。“而学生主要呆在电子阅览室。”杨容茛说。如今文山州图书馆年接待读者已达到21万余人次。

 大城市图书馆服务更多样,人们常去听讲座、参加亲子活动

“用读者来称呼上海图书馆服务的对象已经不是很精确,不如称作用户。”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说,上图今年做的调查显示,除常规的借阅功能外, 用户如今到馆的目的主要有3种。“环境安静、学习氛围浓,过来自习;馆里活动丰富,来听讲座、看展览、参加亲子活动;还有来查阅一些特别专业的书籍、专利、标准,以及一些因为太昂贵或一次性使用而不想买的书刊。”

周德明介绍,从上图的办证情况来看,21岁到40岁的注册读者数量最多,大约占45%,这个年龄段的读者年均外借书刊大约为38册,远高于平均数的27册,“他们是上图的‘主力军’,也是上海这座城市学习力、科研水平的一个基础指标,当然也表明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仅提供借、阅两种服务已经不能满足读者需求,随着读者类型多样化、需求多样化,图书馆服务也应多样化。

“由于购书日益方便、家庭网络不断普及,大城市里的图书馆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借阅场所或者信息中心,还应是一个知识中心、交流中心。”周德明认为,在城市里,一个图书馆能不能吸引读者,可以从3项核心竞争力去打量,第一个是拥有、提供文献和信息资源的能力。例如,上图的家谱、碑帖等馆藏资源优势;第二个是服务项目的多寡及其服务水平;第三个是图书馆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水平。“这三项能力越强,图书馆的‘磁力’就越大,越能吸引读者。”周德明说。

由于有较好的网络条件,大城市里的图书馆纷纷打造“24小时图书馆”。“把服务推送到读者的手机上,读者就能随时随地看书、查资料、看展览。所以一定要借助实体和网络两个空间,通过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吸引各类的读者,发挥图书馆的最大效能。”周德明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还要善于利用大数据,譬如统计、分析获知某读者的借阅兴趣后,我们便可推送可能引起他关注的新书、新到馆的资料,使服务更精准化。”

[责任编辑:李静静]

标签:图书馆 发展各有难题 今天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