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大中学生染艾8成是“男同” 学生感染者年增35%


来源:新京报

昨日,北京某高校教学楼的楼道里,艾滋病感染者李维推开通往室外的门。 11月27日,在红丝带之家,一位大学生志愿者正在接听艾滋病患者打来的咨询电话。 为了方便不愿暴露病情的艾滋病感染者丢弃药瓶包

  爱情与新生

与浩然相比,林林在无意中找到一条救赎之路。

常去地坛医院拿药,林林认识了红丝带之家志愿者路姐。为帮助林林走出心理阴影,热心的路姐开始帮林林张罗男朋友。

路姐把双方微信发给彼此,张海和林林两条互不交叉的人生开始有了关联。

回忆起刚联系的情景,张海仍觉得有点委屈:“我每天跟她聊天,写论文似的一发一大篇,但她只是有一句没一句的应付。后来,我就想是不是不喜欢我啊。”

张海并不知道,林林当时仍缩在得病的阴影中,“对感情不抱希望。”但慢慢地林林开始发现张海的可爱之处——嘴笨,每天都问林林:“吃了吗?”“吃了。”“吃了什么?”张海紧接着问。

微信互聊一周后,张海和林林约好见面。2014年12月26日,张海一直记得俩人初次见面的日期。早晨8点多,张海就来到林林家附近,给林林发了条微信:“我到了,你肯定还在睡觉吧,没事我在附近转转等你。”

睡到中午,林林才看到微信。远远地,站在马路对面,林林一眼认出了张海!

个子高大,西装革履很显气质,正是林林喜欢的类型!林林想装着不认识路过,看张海能否认出自己。但刚过马路,突然心灵感应一样,张海就转过身来,两人在马路两面对视而笑。

“她穿着绿色羽绒服,雪地靴,高高瘦瘦,很清纯,”回忆起见面的场景,张海忍不住笑了:“她就是我要找的人。”

慢慢地,两人开始了解彼此,林林也渐渐从阴影中走出来,接受了张海。

病因一直是两人之间不能触碰的禁区。林林主动提起病因,“两人都是外伤所致。”

“这份爱情对于我来说,意味着重生。如果没有他,我现在可能还生活在黑暗中,”林林一个月前开始服用之前抗拒的抗病毒药。

  回到生活原点

浩然的微信总是不时响起。

浩然用两个手机号码,一个联系知情人(知道其感染者身份的人),另一个联系“非知情人”。

“只有我爸妈,我姐,两个好朋友,还有一些医院认识的感染者知道我病。”即使面对姐夫,浩然仍选择隐瞒,因为担心自己的感染者身份会影响姐姐的家庭关系。

隐匿在下班的人群中,浩然鼓鼓的书包里放着一本《客户服务部:规范化管理工具箱》和笔记本。公司即将推出一款针对艾滋病感染者的APP,浩然负责客服,每天都在研读这本书。

浩然喜欢读书,书架上摆满了管理学、成功学的励志书籍,也有文学类、历史类书籍,新买的七八本书摞在床脚,还没有来得及入架。书架中央,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是他的最爱。“讲的是有什么烦恼可以给这个杂货铺写信,第二天就可以收到回信,”浩然解释。

即使独自面对孤独,浩然也努力在细微的生活中寻找声色。北京第一场大雪落下,上午10点多,浩然独自一人到菜市场买萝卜、猪肉,准备包饺子。

窗外雨雪纷纷,和面、剁馅,浩然一口气包了三四天的饺子。“这是下周的晚餐”。

在门诊做志愿者时,得知浩然身份后,有人疑惑:“你是病人怎么还这么开心?”

“凭什么说我是‘病人’?”每当此时,浩然总是不客气地反驳:“我只是每天比别人多一个程序——‘吃药’而已。”

林林和张海也努力撕去身上的标签。

2015年春节后,张海随同林林离京前往南方生活。“他其实是独生子,也特别想父母,这都是为了我!”林林庆幸遇到了宽厚的人。

张海说,最喜欢刚到南方的日子,两人一起去买了锅碗瓢盆,每天下班后,一起做饭吃饭,和所有平常的夫妻一样。

今年五月份,张海和林林领了结婚证。

新生活正在徐徐展开。张海说,有一定积蓄后,两人准备回到林林的老家生个孩子、开家店,过上和普通人一样的平凡生活。

(文中所出现的浩然、林林、张海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李静静]

标签:感染者 学生 染艾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