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补习文化为何如此盛行?
2015年10月30日 10:2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雷蕾
家住香港的陈新(化名),是一名内心非常抵触孩子补习的父亲。孩子上初中后,他发现学校课程教得很浅,而考试却考得很深。陈新向老师抱怨,老师的回复却是:“如果跟不上就去补习吧。”几经权衡,陈新不得不把孩子送
家住香港的陈新(化名),是一名内心非常抵触孩子补习的父亲。孩子上初中后,他发现学校课程教得很浅,而考试却考得很深。陈新向老师抱怨,老师的回复却是:“如果跟不上就去补习吧。”几经权衡,陈新不得不把孩子送到附近的补习班去,挤占了孩子原有的玩乐时间。最近,有香港补习社(即补习班)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欲以年薪8500万元(港币,下同)从竞争对手挖走其中文“补习天王”,此事成为港人热议的话题,也令外界关注香港补习业的发展。香港的补习文化为何如此盛行呢?
补习由来已久,有其原因
香港补习文化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兴起。据统计,在香港只有约18%的高中生能够升入公立大学。激烈的竞争让千千万万名望子成龙的父母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入补习班,补习几乎成为“全民活动”。
数据显示,1996年香港参加补习的学生比例为34.1%,2009年这一数字为56.7%,2012年已达到72.5%,目前这个比例还在增加。香港学生一年的补习开支高达数十亿元,有52%的学生每人每月的补习费超过1000元,还有6.7%的学生每月补习费用达3000元以上。
香港社会的高压和快节奏,也让整日忙于工作的家长只能将孩子送去补习社。补习社专门为父母都在上班的学生设计了“一条龙”服务:放学时间一到, 补习社的巴士就已停在校门口,载走那些上补习社的孩子们。晚上8时左右课程结束后,补习社再用车送孩子回家,到家时通常都已经9时,正是父母下班回家的时间。
老师俨然明星,收入不菲
香港目前有900多家补习机构,竞争激烈。为了胜出,补习机构纷纷采用类似包装娱乐明星的手法,将旗下教师打造成“补习天王”或“补习天后”, 并冠以才女、专家、名师、鬼才、王者、尖子、天王等头衔。在香港的商场、街道旁、地铁站里、巴士上,补习教师的大幅宣传海报随处可见。
这些教师的收入不菲,最优秀的补习教师能挣到银行家一样的薪水,并受到流行明星般的崇拜。很多“补习天王”都拥有其自己的音乐录影带、Facebook粉丝网页以及文件袋和便利贴这类衍生产品。
香港目前的补习市场有三大集团:现代教育、遵理教育和英皇教育。这三大补习社中,两家已经上市,第三家也打算到创业板上市。不过近来小众市场开始走红,比如在铜锣湾开英文补习班的凯利·杨,一对一补习课每小时收费超过3000元,即便如此仍然供不应求。若想让凯利·杨亲自补习,学生至少要排队一两年,甚至还有其他补习社会开设课程《如何考进凯利·杨的补习班》。
行业逐渐饱和,开始降温
盛行40多年后,香港的补习文化最近开始呈现出降温之势,补习行业渐渐接近饱和,生意不太好做了。
一方面,香港自2009年开始采用新的教育体制,将过去源于英国的三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预科及三年大学本科课程,改变成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及四年大学本科课程。在新的教育体制下,2012年,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开始举办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这一考试每年有7万至8万名考生报名。不过,报名人数从去年开始减少。有港媒分析称,由于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竞争大,不少父母选择尽早送子女到外地升学,逃避香港的教育制度,这让补习社的生意开始难做。
另一方面,适龄儿童的减少也对补习市场造成冲击。香港的出生率一直在下跌,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的数据,2010年香港的粗出生率为12.6‰, 而2014年这一数据只有8.6‰,下跌幅度达32%。有调查显示,补习机构招生数量已经从2010年的20.65万人降至去年的18.03万。
“不要看现在补习社广告打得多么响,其实这刚好反映了行业的不景气。如果行业很好,大家都不需要去花钱打广告就能做得很好。”现代教育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雷嵘认为,香港大型补习社的巅峰时期已经过去。不过,他很看好内地补习市场,因为内地除了高考补习,还有留学、国际学校、国际课程等板块,人口多而且市场大,可以容纳更多的从业人员。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