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改革“真刀真枪”进课堂
2015年06月30日 11:28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吴双是山东师范大学2014级音乐学专业的研究生,最近她和同学正忙着排练歌剧《流亡曲》。“参加歌剧表演,亲身体会歌剧角色带给自己的冲击,感觉自己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心和祖国一下子就贴在了一起,太过瘾了。
吴双是山东师范大学2014级音乐学专业的研究生,最近她和同学正忙着排练歌剧《流亡曲》。“参加歌剧表演,亲身体会歌剧角色带给自己的冲击,感觉自己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心和祖国一下子就贴在了一起,太过瘾了。”吴双告诉记者。
把艺术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增加学生的内心体验,让艺术内化为学生人格的一部分,是山东师范大学近年来一直坚持的做法。
把课堂搬上舞台,师生同台打造高雅艺术
“我们把很多经典的艺术作品搬上舞台,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提升技能,开阔视野。”音乐学院院长李海鸥教授说,“对学生而言,把每一节课当成一堂课和一次准演出,效果截然不同。师生同台演出,学生耳濡目染,身临剧情之中,很容易进入角色,艺术表现力提升非常明显。有时候会发现,学生每演出一次, 水平就会提高一大截。”
音苑剧场是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术实践的常规项目,已办了25年,在这个小剧场里,每个周末都会上演红色经典剧目,《江姐》《党的女儿》《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一大批经典作品被搬上艺术舞台,老师和学生同台演出,一个角色分别由师生扮演,师生在表演中互动,在互动中进行艺术指导,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摘得央视第14届“青歌赛”优秀歌手和第21届多明戈世界歌剧声乐大赛男声部第一名的李鳌,就曾是歌剧《党的女儿》的主演。
“大学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参加歌剧的演出,在济南、菏泽、淄博、临沂、枣庄等地巡演20场,观众2万余人。文化实践活动丰富了我的舞台经验,无论站在多大的舞台上都充满自信、底气十足。”李鳌说。
把教学引入生活,让作品变得有筋骨、有温度
“诺贝尔奖不是评价作品的终极标准,在我看来,莫言先生的中国文化底蕴并不怎么深厚,他的作品只知道把中华民族中一些丑陋的、比较阴暗的方面展示出来供人猎奇或者欣赏……”走进山东师范大学的文艺评论课堂,几位同学正在对莫言的作品“拍砖”。
“艺术评论要敢讲真话,讲道理,不盲从权威或搞友情褒扬。”山东省首批签约文艺评论家、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房伟说,“在文艺评论课上,我们把三分之一的课时给学生,学生以重点作家重点作品的精读为切入点,自己设计选题并登台讲课,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以此淬炼文艺批评这把利剑。”
人民群众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近年来,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青年作曲教师王龙,一直忙碌于主旋律歌曲的创作,他往返奔波于厂矿、工地、农村, 经过多次实地采风,与农民面对面交流,与农村儿童心贴心沟通,创作出了歌曲《阿爸的背篼》《爸爸的雪花》《我们是鲜花》等一系列贴近民生、关爱儿童的优秀作品,先后获得“2012全国打工歌曲创作大赛”“CCTV-2010全国儿童歌曲大奖赛”金奖。
“文艺创作只有把爱国主义作为主旋律,才能更有筋骨,获得大众的认同。”王龙说。
把感情融入事业,在塑造自我中传递正能量
艺术教育只有融入感情,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刚入校接触专业时,很多同学喜欢写一些观念和意向类的剧本。后来,我们跟老师去拍大型史诗故事片《大火种》,看到著名演员陈瑾在人工暴雨中仰天长叹半个多小时,我们都看哭了。这种敬业精神,一直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刚刚荣获“2014中国微电影创作大赛”最佳原创剧本奖的邓舟舟说,“现在我和同学们正在章丘拍一部反映‘第一书记’题材的作品,和村民同吃同住,还在村子里种下了蔬菜种子,什么时候蔬菜成熟了,什么时候再把剧组撤回学校。”
“我们一直倡导学生从接触原创经典作品入手,开始学生比较排斥。但是带领学生跟剧组参与实战后,很多学生对生活有了深层次感悟,回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我们要书单。”传媒学院副教授李超说。
“在学校学习期间,导师除了给我们上课、指导论文,还带着我们写剧本、跑剧组、拍片子、参加影片新闻发布会。电视连续剧《沂蒙》和《马向阳下乡记》在宣传期间,我和20余位同学参与影片网络宣传推广活动。在剧组工作的一个多月里,我们写文章、写花絮、拍剧照……这种真刀真枪的课堂非常过瘾。”研究生李冰说。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