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高职院校爱恨交加做官微 老师自嘲玩新媒体是自虐


来源:中国青年报

玩新媒体是“自虐”,为让师生满意就要寤寐思服 高职院校宣传战:爱恨交加做官微 编者按 3月30日~4月1日,由中国青年报社、全国职业院校宣传部长联席会议主办,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全国职业院校

玩新媒体是“自虐”,为让师生满意就要寤寐思服

高职院校宣传战:爱恨交加做官微

编者按 3月30日~4月1日,由中国青年报社、全国职业院校宣传部长联席会议主办,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新媒体提升计划暨首期全国职业院校新媒体运营培训班在江苏常州启动和开班,吸引了全国26个省(区、市)97所院校约150位新媒体负责人参加。

当前,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学校系统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即在新媒体兴起、全媒体逐渐成为主流的时代,新的传播工具已成为一所学校传递信息、凝聚情感的重要渠道,如何在这种形势下把握时代与学生的脉搏,以及如何利用新媒体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显得十分必要。

此计划和培训便聚焦于此。高职院校的新媒体开设情况如何?运行情况如何?我们组织了本版文章以求解答这些问题。

--------------------------------------------------------------------

□如果想自虐,就来宣传部,再自虐,就来做微信公号

□新媒体工具,看似庞然大物,难以操作,但真正“玩”好了,就是一把重构校园生活的利器

□尽管不少宣传部老师自嘲,“玩”新媒体是一项自虐工作,但让师生满意,仍是他们真心追求的

--------------------------------------------------------------------

在前不久举办的首期全国职业院校新媒体运营培训班上,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被与会的150多位职业院校新媒体负责人共同见证——

一位职业院校的老师向培训导师提问:没有足够的人手如何打造出精致的新媒体内容?

这位导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在现场做了一个小调查,“负责微信、微博公共号的人数,超过两位以上的,请举手。”

只有一个人举手。这个人,恰巧是刚刚提问的那位老师。她所在的学校,负责新媒体工作的专职老师有两位,学生尽管有10位,却面临着刚培养起来就要离岗、毕业即流失的问题。

显然,这个结果让负责回答问题的导师很是意外,他抬起头,若有所思地停顿了一下。但对现场接受培训的职业院校新媒体负责人来说,这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当前新媒体兴起、全媒体逐渐成为主流的时代,微信、微博等新传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生活、工作,甚至一度成为一所学校传递信息、凝聚情感的主流渠道。

但与此同时,这些新媒体工具的突袭,则让一些还停留在“编编新闻网的来稿、校校报纸上错别字”印象里的校园宣传人有些措手不及;即便是对一些嗅觉较为敏锐的人来说,他们也很快发现,在这场全新的校园宣传战役中,就算是扛起了新媒体的长枪短炮,该往哪里“开炮”,谁来“开炮”,依然是茫然不知所措。

想自虐,就来做微信公号

培训的最后一天,主办方安排了一场本属于与会者之间分享新媒体发展经验的会议,却在某种程度上,演变成了一场向同行诉苦的吐槽大会。

这丝毫不令人意外。在过去两天的培训中,连培训导师也听到了一个说法:作为东道主,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制作的官方微信颇受师生欢迎,也吸引了不少兄弟院校前来取经,有人发现该校官微的文案多是其宣传部部长钱中平亲自操刀,而整个操刀过程,让人听后啼笑皆非——钱中平常常是在头一天晚上开始思考题目,想不到适合题目时彻夜难寐,直到蹦出一个点子来,才肯安心睡去;但第二天一早醒来,因又想出了一个新点子,便把之前的想法整个推翻,重来!

这般反复纠缠、打磨的过程,对人可以说是一种折磨,以至于在分享会议上,钱中平带头吐起了“苦水”:如果想自虐,就来宣传部,再自虐,就来做微信公号。

此言不虚,“缺人”的问题他们经历过,不然也不至于宣传部部长亲自上阵写文案。钱中平基本不使用学生劳动力,在他看来,“用学生”面临着几个尴尬:一者,可用时间少,职业院校通常是三年学制,头一年,学生不管是对学校整体情况,还是对新媒体的熟悉程度都差强人意,最后一年,则出去参加实训,寻找就业机会,掐头去尾,只剩下中间那一年。

二者,即便是在中间那一年,也会有不少从大一培养起来的孩子,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离开新媒体制作团队,整个队伍的稳定性难以保证。

这在整个职业院校乃至学校系统内不是孤例。当天,参与分享经验的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部长刘辕也直言,高职院校宣传部普遍的特点是:人手少、写手少、经费少,这也是职业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矛盾。

他说,如何将有限的人手、精力和财力,匹配到无限的高标准和严要求的工作中去,实现思想引领、新闻宣传、文化建设工作的最大效益,考验着每一位高职院校的宣传人。

一时间,在这个集纳了近150位职业院校宣传工作同仁的虚拟世界里,开始激荡着一种对现实世界中所处宣传岗位的特殊情愫——有相互理解给予同情,有抱团取暖寻求安慰,正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副部长张治中所写的:“一大早起床抓手机看官微的、中午不睡觉搞官微的、晚上熬夜推官微的、凌晨起夜瞄官微的……都是官微中毒达‘自虐’级的症状,望大家多保重!”

校园新媒体“玩”好了,就是一把重构校园生活的利器

对这些校园新媒体人来说,他们更在乎的是,力求把每一条微信、微博推送的内容做到“极致”。

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不到4年的时间,该校官方新浪微博粉丝数超5.88万,发布微博文5000多条,微博文被转发、评论近20万余次,微博体系受众基本覆盖校园。学院官方微博位列2013年度新浪微博高校百强榜第75位。该校宣传部部长黄炜说,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他常常思考的那个问题,即“一个能打动我的东西能不能打动学生呢?”

他随后将这种思考引申为一种“三流心态”——第一是要“下流”,跳下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老是高高在上,总谈一些“阳春白雪”;二是要“入流”,真正进入到学生的圈子里去,他说,当学校官方微博进入百强榜第75位时,便邀请75位同学吃饭,“这就很容易走进学生中去”;最后是“引流”, 注重舆论引导。

这“三流”换个方式来表达,最终还可以归结到“以育人为主题、主线是为师生服务”上来。

渐渐地,在黄炜主导下的官方微博成了学生工作的平台。这让他既惊又喜:2011年,学校把热水管接到了学生宿舍,方便的同时也将收一定费用,很快,“每吨水收50元”的消息不胫而走,有学生开始在微博上提出意见,诸如“坑爹”、“乱收费”的言论都冒了出来。

如果在以前,这种情况怕是成了危机公关事件,但这一次,黄炜团队赶紧请分管的校领导算了一笔账:洗一次澡到底要花多少钱,一吨水又究竟是个什么概念,随后,他们通过学校一位微博意见领袖将这一信息传递出去。果不其然,渐渐地,反对的意见少了许多。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部长刘辕对此也颇有感触。在他看来,诸如微信、微博之类的新媒体工具,看似庞然大物,难以操作,但真正“玩”好了,就是一把重构校园生活的利器。

学校领导是校园新媒体的最好代言人

当然,起初一切并不会那么顺利,刘辕说,任何一个宣传部工作人员、辅导员都会“玩”新媒体,可以说是天天发微信、聊QQ,然而一谈到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工作,立马愁眉苦脸觉得无从下手,他不断地问,这是为何?

后来,他反应了过来:当你意识到,你的每一条朋友圈都是宣传你自己、宣传你的工作、开展思想引领时,你的新媒体宣传工作策划也就随之启动了!换言之,要有更好的用户体验,要让用户尝到甜头,这样才能将移动互联网第一思维落地。

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新宣传战役中,需要一个领袖,这个领袖所要做的不只是简单的微信推介工作,更是为整个新媒体发展趋势和新型的校园师生关系而代言。那么,放眼整个学校,谁最合适?在刘辕看来,“校领导”。

对一些职业院校来说,这是个捷径,因为某位校领导的转发和评论,将给整个新媒体产品的推广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毕竟,校领导“朋友圈”集纳的教职员工,也就是一所学校意见领袖的人数更多。刘辕告诉记者,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金存和院长孙兴洋不止一次在学校的中层干部微信群里推介学校的微信公号。

甚至,在该校的校长早餐会这样一个例行活动上,校领导还向一同进餐的学生,公布自己的手机号和微信号。刘辕回忆说,此前学校领导在交待新媒体产品工作时给了三点意见:一是学生究竟爱不爱用;二是推广难度如何,是不是逼着用;三是建议教师先用起来,以达到思想引领的作用。“这说明整个领导层对新媒体还是很有思考和见地的。”刘辕说。

事实上,尽管不少宣传部老师自嘲,“玩”新媒体是一项自虐工作,但让师生满意,仍是他们真心追求的。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李静静]

标签:新媒体 院校 老师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