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研究成果引热议 教育真的过度了吗?
2015年03月10日 17: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姚晓丹
近日,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部老师刘金菊发布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 “除了公平以外,还有高等教育的非经济学功能的问题,比如延缓就业的问题,比如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提高的问题,比如家庭文化水平的提高问题,等等。
“网闻”回放
近日,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部老师刘金菊发布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她的研究显示,我国的教育过度现象值得警惕。研究结果面世后,这个问题在网络上不断发酵,引起强烈反响。
教育是不是真的过度了?网上有评论指出,“应及时修正,过度也意味着教育质量的滑坡”。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和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洪成文。
“教育过度是指在巨大就业压力下,很多从业人员教育程度远远高于工作所要求的水平。数据表明,我国教育过度率从1990年的7%上升到2010年的28%”,刘金菊的研究认为,教育过度会催生严重抑郁,也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但是,程方平却认为,教育过度是一个伪命题。
“用过度形容整个教育生态是很牵强的。目前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恰恰是‘不足’而不是‘过度’。我们的创新人才、高科技人才等还是比较缺乏的,是应该大力培养的。过度的感受往往来自于个人,是个人对于希望与现实之间差别的反应。短期可能存在一些个人在教育上投入大、产出小的现象,但不是主流。”程方平说。
洪成文表示:“如果该调查的方法和取样是科学的,那么其结论应该是可以参考的。但是高等教育具有复杂性,并不是一个纯经济学的术语,一边是投入,另一边是回报。”
“如果再将回报与就业联系起来,那么教育将势必狭隘到:找到了工作,就业了,就是不过度,否则就是过度。如此,显然把高等教育简单化了。”洪成文说,“而教育过度,是否催生抑郁,我们不否认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是硬要将其相关起来,也会让人们产生怀疑。”
同时,洪成文还认为,提出教育过度,“可能引起公平问题的讨论”。“如果根据这一研究,要解决教育过度的问题,那么是否要减少招生,从而达到平衡。但是,如果将高校招生比例退回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那么势必要让部分考生‘失学’。那么请问,谁愿意将自己的孩子从大学里撤回家?我想作者本人都不愿意吧。可见,作者的研究,有科学的成分,但是缺乏社会性的考量。”
“除了公平以外,还有高等教育的非经济学功能的问题,比如延缓就业的问题,比如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提高的问题,比如家庭文化水平的提高问题,等等。如果以此来考量,那么我们也可以设问:上大学的学生就业有问题就说明高等教育过度,那么高中毕业生就业就没有问题了吗?到时候,是不是有高中教育过度呢?因此,教育过度,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是可以的,但是将高等教育功能简单化为经济学的功能,显然是经济学化了。”洪成文最后说。(本报记者姚晓丹)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