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四空巢”现象:课程如何规划更合理
2013年12月18日 09:06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王之月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抱着“老师能理解”的心态逃课或者开小差。数量不宜过多 大四学生普遍面临考研、找工作、申请出国等压力,因此他们不希望在紧张准备考研或是面试的同时还要应付过多的课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抱着“老师能理解”的心态逃课或者开小差。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大四学生王婧说:“对点名没到的学生,老师就做个标记,期末成绩给得相对低一些,但也不会不及格,都大四了,老师能理解。”
如何看待为找工作或考研而逃课的行为?
南京工业大学学生杜洋准备明年一毕业就工作,目前正在积极投简历、寻找心仪的工作单位。他认为,其实认真上课取得优异成绩的目的还是在于找到一份好工作,“老师知道我们要找工作,不去上课应该也能理解。如果因为学习把找工作的机会错过了,可能也不是老师所希望的”。
而大四的任课教师对此现象偶有不满,但在就业导向下,也基本持理解态度。开设《红楼梦》研读课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讲师李萌昀介绍,这门课是专门为大四学生开设的,修读人数为100人,然而实际到课人数常常只有五六十人。“没法点名,点名就是给自己难堪。”李萌昀说,期末测评不会体现出勤,但是会在期末考试中出一些与上课内容密切相关的试题,来听课的学生将有优先权。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师王建英认为,如果一个本科生在没有严格约束的情况下,还能够善始善终,真的是有一种优秀品质。“如果能这样要求自己,相信走上工作岗位后,会成为一个大家能够信任的人。”
大四课程如何规划?数量不宜过多
大四学生普遍面临考研、找工作、申请出国等压力,因此他们不希望在紧张准备考研或是面试的同时还要应付过多的课程。而那些保研成功、工作已定的学生则开始实习、准备毕业论文,他们也希望能有更多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希望将毕业年大部分时间耗在上课中。记者在网上发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0%的学生赞成大四不安排任何课程,其余学生则表示大四安排1—2门课可以接受,最好不要更多。
教师们普遍认为,大四是否安排课程与学科有关,不同学科特点不一,整个课程设计也有不同考虑,不能一概而论。“以新闻专业为例,这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进行业务实习是合理的安排,因此学院并没有给大四学生安排课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团学办公室主任阎芳说,“总体来看,不论什么学科,建议放在大四的门数不要太多,给准备考研、找工作的学生留出足够时间。同时使课程与毕业年的相关度更大些,比如安排一些与实际市场运作接轨的就业指导类课程,使学生学以致用。”
王建英这学期教的大四毕业班出勤率相当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三门课程全部排在周一。如此一来,实习的学生只需请一天假,考研的学生也只需腾出一天,出国、找工作的学生可以利用上课的时间互相交流信息、传递经验等,所以除了少数学生参加就业宣讲会和面试等需要请假外,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按时到课的。
如何科学设置大学课程?增加个性和弹性
如果大四安排的课程宜少,那么大学前三年的课程设置则显得愈发关键。高校正不断探索更科学的设置方式,而学生对此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在问卷调查中不止一名学生认为,大一公共课程多、压力小,完全可以加入一些专业基础课,如果把专业课分散开,后几年的学习压力就不会那么大。也有教师建议,在课程设置上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加自主、灵活地安排学习计划,提供课程修学的个性和弹性。
另外,毕业论文在大学课业设置中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不重视毕业论文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做毕业论文的过程是对大学生逻辑思维和统筹能力的一次全方位考验,其重要性超过一般意义上的概论性课程。许多教师提倡学生提早开始筹划毕业论文,这样学生可以有充分时间思考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此外,早思考、早动手也不会影响其他事的筹划安排,比大四匆忙准备效果好得多。但是阎芳认为毕业论文准备不宜过早,没有必要大一入学就开始。专业学习是一个有节奏、有步骤的过程。基础课程和进阶的课程都学完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后,对专业领域内某个问题有了自己的体会,加上在实践领域也有了一些思考,才能确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想研究的方向。(实习生王之月)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