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还记得你的当年吗?那些年,我们的开学装备


来源:广州日报

又是一年开学季,关于“大学生新生标配过万”的话题再次吸引了眼球。“一双双星鞋(在集市上买的假的),买块浅色布找同村裁缝做的裤子”,网友“董秘达人”在微博上深情回忆。

又是一年开学季,关于“大学生新生标配过万”的话题再次吸引了眼球。过万的开学装备是否值得?在感慨大学迎新现场出现的豪车、阔气行头时,你还记得那些年,被你视若珍宝的开学装备么?

70年代:彩虹色网兜是标配

“那时候行李箱还没有普及,不少同学都拿着‘彩虹色’的网兜来报到,而网兜里,必定有三件套:红双喜的瓷脸盆、淡黄色印有牡丹花的‘国民床单’、磕磕碰碰露出黑色底色的茶缸子凉水杯。爱干净的女孩子还会带着深蓝色套袖、纯棉的白色袜子,2毛一包的雪花膏已很上档次。”回忆起自己的大学开学装备,出生在河北农村,1978年进入暨南大学就读的崔爱国说道。

80年代:钢笔、收音机成必备

到了80年代,钢笔开始普及。在自己的上衣衬衫口袋里插上一支钢笔,成了文化人的标志。而体形硕大,有着两个播放器,需要插磁带、换AB面的收音机则是高端洋气的设备。

“一双双星鞋(在集市上买的假的),买块浅色布找同村裁缝做的裤子”,网友“董秘达人”在微博上深情回忆。

90年代:随身听、BP机最时髦

上世纪90年代末,能挂在腰间随时响的BP机、像砖头一般大的大哥大、时尚轻便的随身听,成了大学生报到时的“时髦产品”。“当时班级内有同学的父亲是乡镇企业家,所以他的装备比较齐全。虽说别在腰间的BP机平日里几乎没响过,但还是很拉风的。”网友“老路1993”说。

新世纪:大块头台式机、手机来了

2000年,“80后”逐渐步入大学。“学校在通知书里就提倡同学们使用统一的床单被罩。而暖瓶也是报到时统一发的,为了区分各自的暖瓶,女生们会在上面画画,或者系上彩带、写自己的名字。”标准的“85后”小凡说。

小凡说,爸爸特意奖励了一部翻盖带摄像头的手机,价值1000多元。“大一时虽然有手机,学生大部分都用来发短信,那时候电脑主要是台式组装。”

如今: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

“我就亲眼见过我室友有个LV的行李箱,顿时感觉自己弱爆了。”出生于1992年的小刚告诉记者,手机、相机和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入学前必备的“三件套”,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手机必须是智能的,相机必须是单反的,笔记本必须是超薄的。”

“80后”网友“我是猫奴”认为:“只要在经济可承受的范围内,家长在孩子身上投资消费无可厚非,毕竟这也是一种教育投资。但当这些成为了同学间炫耀攀比的资本时,高配消费已经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文/记者杜萌)

相关新闻:

标签:开学 装备 80后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