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交不起学费大学生告父母 该怎么爱我的孩子


来源:凤凰网

含辛茹苦将孩子供到大学,结果因家庭困难无力支付孩子的学费,父母竟然被孩子告上法庭索要学费和生活费,这是近日发生在连云港市连云区的一件事。经法院调解,案件以孩子撤诉告终,但是留下的思考似乎远没有结束。(

含辛茹苦将孩子供到大学,结果因家庭困难无力支付孩子的学费,父母竟然被孩子告上法庭索要学费和生活费,这是近日发生在连云港市连云区的一件事。经法院调解,案件以孩子撤诉告终,但是留下的思考似乎远没有结束。(8月27日《现代快报》)

反对

大学生应自行承担学费

面对这起“告父母讨学费”的官司,很多人觉得这个孩子太不懂事了,在父亲病重,家庭经济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孩子非但不体谅父母的难处,反而为了讨要学费和生活费把父母告上法庭,实在令人心寒。但实际上,这只是站在亲情伦理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如果从法律角度来看,这个孩子不但“不懂事”,而且“不懂法”。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已经年满18周岁的就读大学的青少年子女,父母没有承担学费、生活费的义务。对于这样的法律规定,多数中国父母都懂,但是真到了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父母却做不到这么“绝情”。恰恰相反,中国父母秉持的都是一种只要自己有能力和条件,就会一直“供到底”的想法。为此很多父母宁愿自己在家吃苦受累,也不想让孩子在大学里为经济上的事情为难。

中国父母对子女的这份责任与爱,确实令人感动,但是却给子女造成一种错觉。而再看看欧美一些国家,子女一旦成年,不管是你读高中还是读大学,父母都会理所当然地停止供应学费、生活费。而子女也觉得这很正常没有什么不妥,于是自己积极想办法去筹措学费和生活费,比如勤工俭学,比如申请助学贷款等。那么国外年轻人能够做到的,我们也理应能够做到。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完全可以去申请助学贷款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等自己毕业工作以后,再挣钱偿还助学贷款。

这起“告父母讨学费”的官司,对天下父母的启示是:你可以在爱的名义下供给子女上大学的费用,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和条件,那么你也可以拒绝。而对大学生们的启示是:读完高中,父母就已经尽到了法律上的责任和义务,自己完全可以通过申请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来完成学业,顺利成才。(苑广阔)

结论

教育的失败理应反思

如此这般,大学生因学费而告父母,是教育的失败。

一,太缺少感恩。按说,“家贫出孝子”。可在这里,父生病,每月需几百元治疗费;母打工,维持家庭生活;作为已成年,又将上大二的学生,本应体谅父母辛苦,本该尽力去给家庭分忧,可看看人家小柱的表现,不但无动于衷,反在委屈与怨恨之下,一纸诉状将父母告上法庭。试问:良心何在?感恩又体现在哪里?

二,太需自强自立。父母无力负担子女上大学,在眼下的中国,并不少见。可解决之道,也是不少的。比如孩子课余做家教、打临时工、获取学校奖学金、申请助学贷款等。相信如果真想解决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想当年,洪战辉不就带着妹妹上大学吗?相比之下,小柱自己又究竟做了哪些努力呢?

三,太有攀比心理。毋庸讳言,眼下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虽有地域之分、个体之别,但总体而言,不是个小数目。以此而论,小柱每月一千元的生活费,算不上高。可如果联系为供其上大学,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亲朋好友能借的都已借遍,父生病,母打工,他这月花千元,还真是很“奢侈”。其背后,恐怕是攀比心理作怪。其实,小柱将父母告上法庭,也正是在其对比同学,恨这个家之后,做出的“委屈”之举!

种种情状,有家庭教育的不足,有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有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总之,小柱因学费而告父母,是教育的失败。从这份失败的“标本”上,人们应给予认真审视与反思。

延伸

对社会救济的诘问

这位大学生告父母是告不倒的。但反过来说,每对父母,不管贫穷还是富裕,都有把上大学的子女推向社会的权利,也就是说,社会必须有供大学生独立生存的空间。从理论上讲,是父母的继续供养,才分担了这一社会责任,真要是父母接受了西方国家的观念,一到孩子18岁就撒手不管,我们这个社会,是否准备好了为这些学生提供生存的机会?

在校大学生如果必须独立生活,无外乎勤工俭学,或者努力读书,争取到一份奖学金,或者接受好心人的资助,再不就只能通过助学贷款解决问题。相信这位大学生一定想过这些办法,只有走不通之后才会去告父母,问题是,这些道路为何走不通?或者即使有走通的,全部加起来又能解决多少贫困学生的问题,无论社会还是家庭都希望大学生能早日独立,真要是一些父母对长大成人的大学生子女断供,法律无法指责,社会只好承担,而现有的这些大学生的生存之道,恐怕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无力承担众多大学生独立生存的社会责任。

另一方面,从这位大学生的家庭层面讲,其困难显而易见,社会救济却没有施以援手,被称作“三次分配”的慈善也没能眷顾,至少说明社会救济和慈善捐助有遗漏之处,告父母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其实是以行动在诘问社会救济,为什么社会往往能扎堆做好事,很多时候,救助围着社会热点转,缺乏主动寻找救助对象的热心,更难以树立“一个都不少”的责任感,许多贫困家庭和贫困学子,因此被遗忘在公众视野之外。

这位大学生最终不仅由法院的干警帮助解决了全部学费,而且其家庭也得到了2000元的帮助。我们在为法院的干警表达敬意的同时,也需要冷静思考,类似事件所暴露出的社会救济力量的匮乏,不能仅仅依靠好心的干警来弥补,更加完善的社会救济,是维护社会底层基本尊严的基础。只有构建起“不靠父母靠社会”的大学生生存环境,才能避免出现大学生告父母讨学费的窘境。(罗志华)

相关新闻:

标签:父母 孩子 大学生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