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毕业后跳槽 70后图稳80后重发展90后看兴趣


来源:红网

今年大学毕业的小龙完成两次跳槽后,7月份进了自己满意的一家单位,找工作的事终于“尘埃落定”。 就在他决定“不再跳槽”时,班上39个同学中,有18位已经完成人生第一次跳槽,一些同学毕业两个月,已经第二

今年大学毕业的小龙完成两次跳槽后,7月份进了自己满意的一家单位,找工作的事终于“尘埃落定”。

就在他决定“不再跳槽”时,班上39个同学中,有18位已经完成人生第一次跳槽,一些同学毕业两个月,已经第二次跳槽了。

目前,2013届大学毕业生离校已有两个月。一份由本报联合大湘网发起的调查显示,1048位受访者中,47.51%的人毕业后在第一家单位待不满半年就跳槽,55.15%的人参加工作头两年跳槽次数达2次或2次以上。这些人中,90后占54.96%。

90后毕业时跳槽如同家常便饭

在经历两次跳槽之后,小龙终于对现在签约的单位“感到满意”了。

2013届毕业生小龙走向社会的第一站,是进入某县级电视台。一同进这家单位的还有同班同学小曹。

半个月后,小龙开始讨厌这份工作,“我们想了解基层的人和事,但每天的工作不是开会就是跟某领导去考察。”两周后,他薪水都不要就离开了。小曹坚守一个月后,也离开了。

“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我就希望做传统的报纸,”小龙说,不久后,他应聘到某县一份不公开发行的“报纸”做采编人员。此时,小曹也应聘到了一家网络公司。

让小龙始料未及的是,这份“报纸”给他的工作内容一直是编采“单位企业来稿”。

“今天这个做得好,提高了效益,明天那个搞得好,引起了领导的重视。稿子都是县区里一些单位发来的,我们按这个套路编一些东西进去就可以了。”工作快一个月,他又连薪水都没要就走人了。

就在他选择跳槽的同时,班上多名同学也“跳槽不断”:6月,小林离开网络公司,到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做企业宣传;另一位好友小孟也已离开签约的公司重找工作……

根据群里的聊天记录,小龙做过一个粗略统计:39位同学,除了8位至今没有工作的同学和2位不准备找工作的同学外,已找到工作的,有18位已经完成第一次跳槽。

小龙发现,“做得不开心”是大家群聊时常说的跳槽原因,“大家对钱看得很淡,如果单位不合胃口,何必强迫自己留下来呢。”

80后毕业时努力寻找人生方向

余雄伟从株洲某师范类院校毕业时,正是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他记得当年“就业开始变得困难,国家提倡毕业生创业”。

从学校进入社会,余雄伟并没有选择回县城教书。“读大学时就一心想做市场营销,”他毕业后跟另一位同学创立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主要向文化机构比如学校推销字典、词典。”

由于非典,学校等机构进行封闭式管理,公司当年9月宣布解散。这是余雄伟的第一份工作,仅干了4个月。

酷爱市场营销工作的他决定,到市场上学经验:他选择一家比较大的保健品公司,做起了保健品推销。底薪550元,外加提成。

6个月后,余雄伟意识到这是一份没有市场前景的工作。有一次,他跟一位好友聊天,发现很多类似他这样的毕业生都在“回炉锻造”:一些人回到技术学校重学一门技术,一些人花钱接受培训成为技术工。

这给他很大的启发:进入成人教育培训行业做市场营销,或是今后一条成功的路。

很快,他进入湘潭一家IT教育培训机构负责招生,兼一些文化教育课,底薪1200元外加招生提成和课时费。

2004年,国内培训业的春天来了。余雄伟的职业规划越来越清晰。不久,他离开这家公司来到长沙,在岳麓区跟一位师兄创立一家中小学生培训机构。

70后毕业时看重能否自食其力

1999年刘尔罗从湖南某中医学院毕业时,国家对大学毕业生的政策从过去的统招统分,过渡到开始提倡“自主就业”。

“实际上就是双轨制:在市场找不到工作,你可以向国家要分配。”刘尔罗所在班级的24个同学,就他和另外一位同学选择自谋职业,22位同学“服从国家分配”。

相关新闻:

标签:兴趣 跳槽 毕业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