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暑期打工“陷阱”:不对等“你情我愿”
2013年07月24日 09:25
来源:南方日报
陆刚(化名),一个从湖南来到广州打工的20岁大一男孩,在工厂与母亲打着电话,突然从三楼窗口跳下。陈曦说,尽管暑期学生打工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但是毕竟属于用工的形式,劳动保护部门应对这些企业进行管理。
陆刚(化名),一个从湖南来到广州打工的20岁大一男孩,在工厂与母亲打着电话,突然从三楼窗口跳下。虽然已脱离生命危险,但他不得不躺在医院里度过这个刚刚开启的暑假。
暑期打工的学生无法详细统计,但绝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们多来自贫困家庭,带着赚学费、攒经验的“梦想”,有的是通过中介,有的是被“掮客学校”组织起来送到珠三角工厂里。对工厂老板们来说,他们听话而且廉价。
但同时,这些学生工面临的往往是被恶意欠薪、修改工时、“挂羊头卖狗肉”工种等“陷阱”。自大中院校放暑假以来,南方日报已收到近20条类似投诉报料。
但现行法律对“暑期工”保护尚未健全,他们大多只能“自认倒霉”。
不对等的“你情我愿”
陆刚老家在湖南郴州,正在长沙一所大学读大一。他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十分孝顺。看到妈妈在广州白云区一家皮具厂打工压力比较大,他也想趁着暑假到该厂做暑期工。
“估计是工厂的压力大,家里对他期望也高。”一名熟人称,陆刚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都在广州打工,他原本想分轻母亲的担子,但“也许感觉付出没有收获大,就想不开了”。
据了解,陆刚坠楼后颅内出血,幸好手术及时,没有生命危险。
像陆刚这样为减轻家庭经济压力而外出打暑期工的学生是这个群体的“主流”,他们比“为赚经验”、“消磨时间”的学生有着更迫切的赚钱的想法,也有着更大的风险。
7月以来,南方日报报料平台(020-87388888)已接近20宗因为要“打暑期工”遭遇被骗甚至失踪的个案。
7月11日,珠海某学校大一学生韦智健前往广州打暑假工,却在地铁站外离奇失踪,不仅QQ密码被改,家人还收到了他用广州白话发送的短信,但此前他从不会用白话打字。刚从中山大学毕业的哥哥韦钢在微博上发起求助,怀疑弟弟落入了传销组织手中。
弟弟的失踪令全家人都异常焦急。截至记者发稿时,韦智健仍未回家。
由于暑期时间较长,不少大学生甚至中学生都希望利用这个假期“赚点外快”,当中大部分是来自贫困家庭,因此尽管每年都有暑期工被骗的案例,但仍然有学生前赴后继地寻找各种暑期工种。
“先看看学校BBS上有没有好介绍,然后再看社交网站,再看报纸,再不然就找老乡。”大学四年几乎每个暑假都打工的华南理工大学研一研究生小李告诉记者,大部分人打暑期工都会多多少少被“揩油”,比如说好1500元的,到手可能就只有1000元或800元;有的是先不发工资,让他们拿发票去换;有的拖欠一年半载也不奇怪,“吃得咸鱼抵得渴,多数学生也预见到了,所以真的遇到问题了,只能哑忍。”
廉价、素质相对较高、涉世未深、听话,这些特质使得“暑期工”受到珠三角地区企业的“热情欢迎”。
“那些学生仔不同成年人,社会经验少,没有什么维权意识,被工厂欺负了都不知道怎么讨说法。再说,很多学生家里环境不好,自己也想打工挣钱。”东莞某企业一名招工代表透露,不少企业在招收普通工人时,并不排斥顺带招收暑期工。
有专家分析认为,广东劳动力市场当前是结构性的用工荒,招工难与求职难并存,缺工大户多是缺普工等基层岗位,因此,这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就成了暑期工的“主流”工种。
走在广州番禺、深圳龙岗、东莞塘厦等制造业、饮食业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街头,随处可见各种招工单张,大多写着“年满16岁”、“学历不限”、“生熟手不限”等字眼,有的还会明写“欢迎暑期工”,号称月薪一般1000—1500元。
但今年5月1日起,广东已经开始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第一类地区的广州市调整后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550元,小时工资为15元;第二类地区包括珠海、佛山、东莞、中山四市,调整后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310元,小时工资为12.5元。
“如果去给某些楼盘派传单,一天干8小时只有60-80元,连最低工资都没有达到。”小李无奈地说,这样的“你情我愿”虽然不对等,但仍然很多学生抢着做。
让人看不明白的中介
7月8日下午,南方日报接到报料,近200名学生与中介联系后赴深圳打暑期工,但到了深圳才发现进不了工厂。结果这群学生拖着行李箱聚集在深圳龙华新区的清泉路上。
这些学生大多来自清远、东莞等地的学校,通过网络了解到深圳有企业要招募暑期工。随后经与劳务中介“家富乐”接触后,以为可以到富士康公司上班,“有(中介公司的)收据,短信也有。”
但他们抵达深圳后自己掏钱入住了清泉路上的几家宾馆,劳务中介公司却不提供任何帮助。之前许诺的工作更是没有任何着落,“富士康根本不招人。”
类似这样货不对板的事件几乎每年暑假都会“上演”,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如今劳务中介已经透过网络直接进入每个有暑期工需求的学生个体末端。
以广州地区为例,记者分别在赶集网、58同城网、1010兼职网上搜索“兼职”,出来的检索结果有几百条,待遇优厚。但当记者按照联系电话询问详细信息时,无一例外都要求先去中介机构面试,“带上身份证,不需要简历”,“到地铁某某站某个出口再电话联系。”
更为吊诡的是——尽管联系人不是同一个人,但面试地点都在同一个地方,还要花钱办卡。
“这好像是今年的潜规则!”广州某中职二年级学生小雪也“报料”。她曾经看到几个网站上都有某连锁咖啡馆招“暑期工”,日薪100元。结果到了劳务中介公司,对方要她买“兼职卡”,半年期卡128元,一年期卡158元,办了以后就会激活账号,在有效期限内进入招工网页面内,“看中什么工作就预约,只要预约成功就可以上班。”
但当她缴纳完年卡费进入页面,发现所有工作都显示招满人,“剩下的工资都很低。”这令她有种被骗的感觉。
记者暗访也发现,这种“办了卡才工做”的新式中介比比皆是。他们拥有几乎一致的工作模式:发布信息—电话指引学生上门—要求学生缴费办卡—介绍工作。学生开卡后,中介却不与学生签订协议,学生手中有的仅仅是一张卡和一张收据。至于在网上看到的那些高薪工作,他们都会表示已经招满,但可以介绍其他的如服务员、促销等工作。
暑期工维权的艰难
“别人确实是有介绍工作,只是这个职位究竟有没有真的招满,谁知道啊?”“他们答应我们企业开工,但去到才发现没有工开,这样算不算诈骗?”……
记者发现,不少投诉被欺诈的暑期工——那些还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们对劳资纠纷问题一脸茫然,顶多打下报社报料电话,或在网上吐吐槽,不知如何维权或者根本不打算维权,“自认倒霉”。
记者曾经接到一名湛江高中生的投诉。其在中介公司介绍下到东莞打工35天,但工厂老板突然跑路,她们十几个女学生惊慌失措,不知道找谁要工资。
“没和工厂签协议,我们没这个意识。”她说,中介只告诉他们工资按每小时5元计算,其他的什么都没说。最后是工厂房东给每人500元,让她们回家。就这样,中介还从中收取了每人150元车费。
为什么不维权?为什么不追究?
“确实有学生打听过暑期工欠薪维权的,但真正打官司的没有遇见过。”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曦简单介绍了一下普通讨还欠薪的维权成本:“遇到不给工钱或者长期拖欠等情况,最快的解决方式是去找劳动监察大队,请求他们帮助解决”,“如果他们不受理,就得去找劳动仲裁。劳动仲裁不受理再上法庭。”
“一旦上法庭,整个流程至少得两个月以上。”陈曦说,“假设一切都顺利,案子判下来了。赢了的话,你也许就能拿回一两千元的工钱;如果输了,你除了赔上精力,还要负担好几百元的诉讼费用。”
“很可能还没有打官司,就得回学校上课了。”陈曦说,所以多数学生只好自认倒霉。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与中介或用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很难获得有效的保护。目前《劳动法》中也没有明确关于暑期工、实习和勤工俭学的法律条文,所以此类问题的维权之路变得十分艰难。与此同时,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陈曦说,尽管暑期学生打工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但是毕竟属于用工的形式,劳动保护部门应对这些企业进行管理。因此对于学生而言,除了向法院提出诉讼,也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提供举报。
“但要注意须先签订一份协议,里面包括具体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报酬等。”他说,“如果不得不交费用时,一定要求对方给你开一个收据,要知道这笔钱来做什么了。”
针对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一些中介公司不合资质的情况,广州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峰剑还认为,从根源来看,产生暑期工纠纷不但是劳务关系的问题,而是涉及到诈骗、非法经营、恶意欠薪等问题,需要劳动、工商、公安、教育等多部门一起监管。 ●记者谢苗枫 实习生胡慧美李江
如何安全找暑期工
■链接
1.找一些可信的信息。比如学校勤工助学中心介绍的工作。如果选择社会中介,要注意检查他们是否有人力资源服务资质等,防止黑中介。
2.要选择合法的公司。各地工商局一般都有声讯电话查询公司是否合法,1分钟1元,得用座机打。
3.出门面试时,一定要让亲近的人知道你去了哪里,比如同学或者班主任、辅导员、家人等。
4.签订劳动协议。一定要签署正规协议,把协议或收据保存好,要学会保护自己。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