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暑假夏令营:变味的游学不过是“游而不学”


来源:科技日报

暑假到了,游学之风愈演愈烈。从之前极其热门的北大清华游,到现在去海外名校拜访,从国内“跨省漫游”蔓延到国境线以外,游学如今俨然成为“中国式”暑假的一枚特色印记。只不过,在商家的操作下,原本开眼界见世面的游学俨然已经变了味。

暑假到了,游学之风愈演愈烈。据报道,今年不少家长学生则漂洋过海,选择出国游学。仅在杭州一个城市,有一万名中小学生暑假出国游学,保守估计游学市场至少带来1.5亿销售额。传统的“黑车北大游”在服务上“与时俱进”,司机都开始背解说词,价格在7年间涨了4倍多。

从之前极其热门的北大清华游,到现在去海外名校拜访,从国内“跨省漫游”蔓延到国境线以外,游学如今俨然成为“中国式”暑假的一枚特色印记。

事实上,不少以少年精英之类冠名的游学服务,收费并不便宜。我们大致可以设想一下,仅杭州就有过万人出国游学,那么全国范围内,交纳高额游学费用的学生人数是多少,国内外游学的开销总额又是多少?尽管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想必是不小的数字。

既然游学价格整体偏高,为何仍然受到追捧?在一定意义上讲,其火爆是商家迎合甚至是利用了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期待的结果。对于许多家长来讲,自己不能败在面子上,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既然别人家的孩子出国了,那么容忍自己孩子“宅”在家里实在难以接受。

客观地说,行万里路式的游学行为挺好。平时忙于功课的学生利用假期,去各地旅游学习,欣赏校园美景,感受名校历史文化,对于成长是有不少好处的。同时,假如从小有机会接触发达国家和一流大学,可以有助于培养国际视野,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行万里路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读万卷书。

只不过,在商家的操作下,原本开眼界见世面的游学俨然已经变了味。不少游学时间短暂,价格离谱动辄数万元,美其名曰“体验名校”实则不过是蜻蜓点水般校园游览,欺诈性消费时有发生,甚至人身安全亦难以保证。我们不禁怀疑:在包装大于内容的走马观花般游学后,有多少有意义的思想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进而影响那些年幼学生未来的成长?

此外,在变了味的游学中,部分学校也扮演极不光彩的角色。为了在游学利润中分一杯羹,校方利用自身的势力操纵或者引诱本校学生参与游学。对于学校来讲,在有意或无意中影响学生的行为取向并不算什么难事。

古语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现实生活中,某些游学以“行万里路”作为幌子,实则充满了铜臭的味道。这些的游学不过是“游而不学”,并不能真正给孩子带来什么。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里,对于游学出现的种种弊端,我们不仅应完善和规范游学这个行业,更需要尽快为下一代认识和了解整个世界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相关新闻:

标签:游学 中国式 家长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