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识别几类常见高考诈骗手段:包上大学信不得


来源:重庆晨报

近日,学子们陆续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骗子谎称军校有地方指标,可以成为部队学员,欺骗考生家长,有的犯罪团伙甚至伪造印章和部队证件。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骗考生和家长,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所谓“定向费”。

近日,学子们陆续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不过,个别诈骗分子会以“包上大学”、“我有内部指标”、“特招生”等所谓的“特殊方法”,欺骗那些高考失利的考生和考生家长,从而谋取一定的经济利益。

昨日,记者从区公安局了解到,通过过往高考诈骗案件办理,民警盘点了几类常见高考诈骗手段,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各种“关系”和“能人”能将考生破格录用的说法。

1.谎称有“内部指标”行骗。谎称手中握有某些高校“内部指标”,要家长先付一部分订金,其余部分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再交。

2.以军校招收地方生名义诈骗。骗子谎称军校有地方指标,可以成为部队学员,欺骗考生家长,有的犯罪团伙甚至伪造印章和部队证件。

3.凭借“定向招生”诈骗。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骗考生和家长,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所谓“定向费”。

4.混淆高等教育的不同类型。骗子故意混淆高考招生与其他学历教育招生的区别,将不够分数线的考生骗到一些院校的远程网络教育班。

5.打着“补录”旗号行骗。利用考生及其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规定的弱点,打着补录旗号行骗。

6.利用录取信息进行诈骗。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的,却向考生家长邀功请赏:是由于他找了朋友,花钱疏通关系,考生才被录取的。

民警分析,骗子实施诈骗的手段并不高明,可为何却能屡屡得逞?这与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的急迫和盲目分不开。一些人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上个好大学,不惜花重金,倾注大量财力物力,殊不知这样正中某些不法人员的下怀,落入对方编织的圈套。

民警提醒各位家长,应通过正规渠道让孩子上大学,千万不要轻信所谓的潜规则。

相关新闻:

标签:考生 家长 高考招生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