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务院明令禁止:仍有企业招聘应届生仍违规


来源:新京报

■ 样本 一个班三成学生尚未找到工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小王最近很犯愁,宿舍六个人,已经有5个人找到工作了,就剩下自己还处于待业状态。 去年大四刚开学,室友们就开始四处求职,网申、校招、招聘会

■ 样本

一个班三成学生尚未找到工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小王最近很犯愁,宿舍六个人,已经有5个人找到工作了,就剩下自己还处于待业状态。

去年大四刚开学,室友们就开始四处求职,网申、校招、招聘会,一个都不落下。

小王觉得为时尚早,“还有一年的时间呢。”

不过随着室友陆续签约,她逐渐坐不住了,也开始“海投”,可投出去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

最后,一所语言学校给小王打来电话,让她去面试。面试时,语言学校的负责人对她的专业背景挺满意,承诺毕业后只要进行简单培训后便可上岗,还可提供免费住宿。

小王很高兴,没想到父母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公司没有什么名气,也没有保障,希望我再找找其他的。”

那是去年11月的事。自此,小王不停面试,却一直未收到第二个offer。

网络上将今年称为“史上就业最难年”,对于日语专业学生而言,体会尤其深刻。不少日本公司近一年来不断裁员,减少新员工的招聘数量,或者索性不招新人。

学日语的小张见状,早早便将目光投到了与自己专业没多大关系的工作上。

通过大学在校期间的多份兼职经历,她认定自己要做人力资源工作。

在一家猎头公司干了2个月的实习之后,公司主管找到小张,告诉她被内定了,毕业之后就可以到公司上班。

然而此时,小张却犹豫了,“虽然工作是我喜欢的,但是公司的工作强度太大了,在实习期间,周末就需要加班,正式入职之后,我怕我负荷不了。”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小张辞职了。

几次面试之后,小张得到了另一家猎头公司的实习机会,工作强度适中,与同事相处得也很好。可突然有一天,她得到消息,公司不招新人了。

这一消息对于小张来说犹如晴天霹雳,离正式毕业只剩一个多月时间,“上哪找合适的工作呢,现在只能降低标准,差不多得了,就业之后再慢慢跳槽找合适的。”

除了小王和小张,目前班上还有7名同学尚未找到工作,占全班总人数的32.1%。

■ 个案

渐行渐远的律师梦

5月18日11时30分,工体招聘会现场,张建(化名)和王刚(化名)一声不吭,坐在石阶上发呆。

在招聘会上近四个小时,两人一份简历没投。“我们想找北京的律所,但现场没有律所招聘。我们可能走错招聘会了,但我们也在考虑是否做其他行业。”

住同一宿舍的两人都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是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像没娘的孩子,没人要”

去年,当大多数同学已经开始找工作的时候,王刚在忙着考研;张建在拼命学英语,提高口语能力。

之后,王刚考研失利,张建英语口语能力的确提高了,但这并未给他找工作增加砝码。

今年年初,两人相约开始找工作。

张建说,他网投了海量简历,也跑过多家招聘会,但“像一个没娘的孩子,几乎没人要”。

直到一个月前,张建终于在北京一家律所落脚,做律师助理。“实际上就是去接接电话,打打杂。”

这和他期待的“跟着大律师紧张而忙碌地进出法庭”有一定差距。

尽管是律师助理,但同样需要业绩,需要维持与客户的关系。另外,需要两个月的试用期,如果试用期过不了关,他就会被辞退。

半个月前,张建选择了辞职。“我离开是因为感觉这里很不稳定,律所要求试用两个月后如果业绩达到标准将转正,我觉得我不大好转正,所以辞职。”

“回不去的一代”

张建的老家在河北,尽管不是很想回去,不过他还是试着在家乡的律所投过几份简历,但都石沉大海。

和张建一样,王刚说他也是“回不去的一代”,两人更想“在北京好好发展,职业改变命运”。

他们至今还记得,4年前,亲友同学得知他们考上中国政法大学时,无不羡慕。他们也时常想像自己在法庭上口若悬河,匡扶正义……

不过,如今,张建已不强求一定要做个律师,“能找份月薪3000左右的工作就不错了。”

王刚看着眼前涌动的求职流,叹了一口气,“如果实在找不到工作,就回家,在老家找个活儿。”

坚信读研是更好的选择

张远(化名)要毕业了,可她未来一年的生活仍可能围绕在母校周围。

这个从小到大一直挺顺的南方女孩,在1月初的考研中,遭遇了人生第一个“滑铁卢”。

考研失利后,她像其余同学一样,开始投入到找工作的大军中。

应聘受学历户口限制

张远认为,找工作应该把兴趣摆在第一位,但因为兴趣广泛,有时反而不知道自己究竟最爱什么。

虽然说不出一个特别明确的标准,但她感觉,摆在自己面前的好工作单位已经不多了。

“招聘下半季的工作单位以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为主,不像上半季有那么多公司。”张远说,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又多要求研究生学历,即便允许本科生报考,也总会添上一条要求:北京户口。

在自己能满足条件的有限岗位中,张远选择报考某区检察院,可因为没像考研那样认真准备,考试的分数不足以让她入围面试。

张远听别人说过,今年就业形势挺艰难的,但她又不想找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学校开过几次招聘会,她就去了一次,发现一般都是不知名的公司、律所后,就不再去了。“改变形势比较难,改变自己相对比较容易了。”

两次面试后均放弃

算起来,她总共就参加过两次面试。第一次,是一家公关公司。群面中,一个女生引起了她的注意,结束后,俩人正好一起走。

那个女生自称来自东北,也是应届本科生,就想做公关,吃再多苦也不怕。这次来面试,她就挤住在姐姐的学校宿舍里。

她的执着被张远看在眼里,在接到公司HR的电话时,张远推荐了那个女生,自己则选择退出。

第二次,她在有着中青政、南开硕士的10人小组中脱颖而出,拿到了一个不错的offer,实习期底薪4000以上,毕业转正后底薪视情况增加,工资半年调整一次。

但在参观企业的过程中,张远发现,做销售很难和自己想研究的传播学产生关联。“我以后是一定要考研的。”考取北大的研究生是她在大二就萌生的目标。

最后,这份工作她也放弃了。

大二暑期实习时,她问过实习单位人事处的领导,一般招什么样的人。那是一家在张远看来“挺主流”的单位。

人事处领导告诉她,只招5所高校的硕士。

她有些惊讶,不过也更坚信,读研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 建议

可以多考虑二三线城市

多名受访人力资源相关人士建议,应届生可以在求职时,更多考虑二三线城市,不要扎堆北上广。

一家大型跨国银行主管招聘的人力资源经理梁先生认为,虽然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的迹象,但如果将就业市场细分,就会发现,二三线城市其实对各类人才仍有旺盛需求。他建议应届毕业生可以选择返回家乡就业,支援当地建设。

制作简历要有针对性

梁先生建议,大学生在读书期间应及早做好职业规划,有意识地选择修读相应专业课程,或者参与与行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实习,而不是临毕业了才临时抱佛脚。

另一家大型金融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建议,应届生如果想在求职过程中脱颖而出,要先多了解应聘职位的需求,在求职信和简历中凸现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优势。“你要是拿同一份简历投给100个单位,会很难吸引企业HR注意力的。”

别过多依赖父母意见

一家大型制造业人力资源工作人员李女士发现,在招聘过程中,如今的90后应届毕业生在拿不定就业选择时,绝大多数会选择听父母的。

李女士认为,这样做并不十分妥当。父母毕竟不特别了解子女选择的用人单位,可能只按照传统观念,劝说子女挤破脑袋进入国企、政府、事业单位。

招聘基本要求中设置年龄、性别等限制有两方面因素。

首先,从企业经营理性角度,作为营利性组织,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首选最有价值劳动力,并且成本最低。比如说设置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年龄限制,想要最年轻的。一直以来,企事业单位偏向于选择男性多于女性。

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也设置了就业门槛,尤其是针对外地人。就业时,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十八大报告中专门提到公平问题,包括机会的公平,权利的公平。政府应体现这样的原则,比如限制户口可能不是企业的考虑,而是地方政府的限制。限制户口本身对企业是没有意义的。

企业往往忽略一个问题,就业不仅是经济行为,也是社会行为,每个人都要就业,就业是基本民生,企业也应将经营行为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

——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院长关信平

相关新闻:

标签:企业 招聘 国务院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