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90后大学生农村就业:新观念闯出新天地
2013年05月08日 10:36
来源:青岛新闻网
[提要]她叫孙藤,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是一位90后,“过去就是观念上一直转不过这个弯来,”小孙感慨,但一旦转过来,就是一片广阔天地。已成为合作社正式员工的孙藤,如今在“转角”后的天地里看到了...
[提要]她叫孙藤,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是一位90后,“过去就是观念上一直转不过这个弯来,”小孙感慨,但一旦转过来,就是一片广阔天地。已成为合作社正式员工的孙藤,如今在“转角”后的天地里看到了...
4月10日,平度明村镇古庄北村,走进北斗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忙活着定植西红柿苗的十几个人里,有好几位“戴眼镜的”。“我们雇了二三十个人管理大棚,大都是附近的村民,但其中有6名大学生,是我们今年刚从青岛农大招进来的。”北斗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春娇介绍,从2010年起就开始搞规模经营的他,目前已流转了300亩土地,建有25个冬暖棚和7个大拱棚。
看
就业
90后被“逼”进了广阔天地
记者在西红柿大棚里和一位戴眼镜的女大学生交谈起来,她叫孙藤,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管吃住,每天工作8小时,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正在指导工人给西红柿定苗的小孙,一副专注的神态。
说起到合作社工作,这名来自烟台乡村的90后女孩挺感慨,她学的是农业园艺专业,当初的理想是去大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所,但临近毕业面对的是严峻现实:进机关难,进好的企业和事业单位难,今年的就业市场上,不少大学生的竞争力还比不上一个蓝领工人……孙藤告诉记者,在这家蔬菜合作社实习时,她想开了:“咱学的是农业,为什么一定要去挤城市就业的独木桥?为什么不能到农村去?”
“农业的专业性强,对选择学农的大学生来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来自东营市郊区的大学生刘小玲说,她们懂得了抛开七七八八的因素,首先弄通一个道理:
农大毕业的学生到农村去,真正服务于农业、农村的发展,这完全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过去就是观念上一直转不过这个弯来,”小孙感慨,但一旦转过来,就是一片广阔天地。已成为合作社正式员工的孙藤,如今在“转角”后的天地里看到了希望,有天时地利之感。“国家重视现代农业,合作社在科技、管理这些环节需要人才,我们一来就当骨干培养使用呢!”孙藤和几名同学挑起了大棚蔬菜的技术和管理的担子,眼下只是从基础做起,对工人进行西红柿剪花、青椒整枝等技术培训,但很快,她们就要在蔬菜种植的水、肥、病害防治等各环节导入新技术,把大学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里的‘鸳鸯棚’技术在国内领先,申请了三项国家专利,我可以在大棚蔬菜的管理技术上发挥专长,现在农村这样的专家到处吃香!”
“在一家成长型的农业企业中,我们的职业发展空间不亚于在城市机关工作的同学,”青椒大棚里,刘小玲正和工人一起在一垄垄翠绿的青椒间整枝,她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这里工作的每一天都像创业,”她告诉记者,她们刚到合作社就被赋予一项使命:改变一向散乱的大棚蔬菜生产状态,使之规范化、精准化,“这在市郊农村基本还是一项空白,”她介绍道,她们摸着石头过河,一项项地建起了技术规范,目前已为大棚工人建立了晨会制度,同时逐项试验着操作流程,“目前,大棚里还是以小时计工酬,很快,就要像寿光菜农那样实行更有效率的计件制!”
看
现实
农村有农村的优势
在乡村就业,她们在生活上还要面对太多的现实问题,从居住、户籍问题到未来子女教育等等。对此,这些90后大学生却很乐观。
“农转非的时代过去了。”孙藤介绍道,六位大学生的户籍都留在了家乡,真正值得操心的就是一个问题:子女教育。
来自淄博沂源大张庄镇的左效慧说,“也希望将来能跟着合作社的专卖店搬到城里去,买房,落户口,送孩子上好学校。”左效慧坦言,合作社的未来还不确定,所以她们能否如愿心里也没底。
孙藤的选择是在乡村工作,在城市居住,“从明村镇到平度城,开车不到半小时。”她说。
城市繁荣,乡村闭塞,福利天壤之别,这是每一个择业者不能不考虑的背景。但左效慧笑着告诉记者,“现在完全可以换个角度来看问题。”
“现在并不是在大城市工作生活就好。”孙藤说,她的很多同学在大城市工作生活压力大,精神压力也大,一个再小的单位都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复杂的人际,但她们这些来合作社上班的,每天面对绿色的田园、淳朴的农民,完全是另外一种感受!
“在这里虽然没有大城市热闹,但拥有乡村的宁静和恬美。”刘小玲说,很多让城市艳羡的生活指标都在农村:新鲜蔬菜、空气,慢生活。当地建设新型社区,她的买房成本、生活成本一定比城市低得多。“别太小看了这些因素。”她认为,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这些因素的考量价值正在与日俱增。
看
未来
他们将是农业职业经理人
“咱这个果蔬专业合作社就是奔着现代农业这个目标去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技术、人才是关键,”于春娇笑着介绍道。“招来的大学生主要是搞技术指导和管理,现在市郊农业奇缺这方面的人才,就是传说中的农业职业经理人!”他感慨地介绍。
北斗果蔬专业合作社是青岛农业大学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科研与学生就业实践基地,他们一下子签了六名青岛农业大学学生来这里落户创业。“要拿来派大用场”,于春娇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介绍道,合作社的农产品科研、农场管理、营销等岗位上都缺人,这些大学生的到来正逢其时。
“当务之急要用的是农业技术人才!”他介绍道,他们的合作社发展模式是“基地+科研+专业合作社+农户”,对科研这个环节他们尤为重视,这家合作社还有占地40亩、8个冬暖式大棚在建,设施农业面积加起来已达150多亩,生产的“古北牌”大西红柿、芹菜、豆角、辣椒、西红柿五种蔬菜已被认证为有机产品,“合作社按照有机规程去生产,但在技术上有不少难题待解决,”于春娇说,举个例子,农业生产现有的理念是农产品有了病虫害再去打药,但有了这些大学生的加盟,他准备实施一次升级计划,在病虫害出现或蔓延之前就能防患于未然,不施或少施农药,使农产品在“优质安全”方面胜出一筹!
“精通农场现场管理的经理人,也是目前奇缺的人才,”于春娇如是描述:他们应该是既懂一定的农业常识,又精通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于春娇说,其实,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提出这一条了:要引导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现在不仅仅是我们的合作社,基层合作社都非常需要大学生啊!”
今年于春娇打的谱不小,“打算再流转土地1000亩,扩大生产规模,新发展40亩有机韭菜,”他介绍,还要投资300多万元,筹建一处恒温库,包括加工车间,搞蔬菜保鲜、深加工,走出一条种加销一体化的路子。要实现自己的蓝图,于春娇“押宝”都押在大学生人才群体上了。“规模越大,越感觉到多个环节缺人,缺农业职业经理人!”他感慨地介绍,管理一个土地百亩、大棚数十个的小农场,难度不亚于管理一个小型企业。
“今年上半年见习期结束后,就可以正式给这些大学生投保险了!”他介绍道。
北斗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大学生上岗,也许不是偶然现象,据悉,平度另一家合作社也在酝酿此举。这一切,似乎悄然显现着一种路径:如果大学生们能转变就业观念,广阔天地有他们大施身手的舞台、以及不可小视的上升空间!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